新建生物製劑車間試生產的第三天,實驗室裡終於恢複了些許往日的平靜。雅萱坐在靠窗的位置,指尖劃過鍵盤,正仔細整理前一天的檢測報告——屏幕上的exce表格裡,每一行數據都標注著對應的樣品編號、檢測時間和操作人員,連儀器的校準記錄編號都清晰可查,這是她多年養成的習慣,容不得半點馬虎。
辦公桌上的電話突然急促地響起,打破了室內的寧靜。雅萱拿起聽筒,裡麵傳來生產部郭主任略顯急促的聲音:“雅萱,麻煩問一下,那批新型製劑的純度檢測數據,你們現在做到多少了?王總剛在管理層會議上問起這個進度,我得馬上給他彙報。”
雅萱立刻翻開手邊的檢測記錄冊,目光落在最新一頁的數值上,一字一句地回複:“郭主任,目前我們通過優化後的檢測方法,實測純度數據穩定在0.001左右,誤差控製在0.0001以內。不過這還不是最終結果,我們還在持續調整前處理參數,爭取月底前再提高一個精度等級。”她特意強調了“目前做到”和“持續優化”,就是怕對方誤解為最終目標。
掛了電話,雅萱揉了揉有些發酸的肩膀,剛想繼續整理報告,就看見蔣主任急匆匆地從外麵走進來,臉色比平時沉了不少。他徑直走到雅萱麵前,聲音帶著幾分嚴肅:“雅萱,你跟郭主任彙報純度數據的時候,是不是說‘目標定在0.001’了?王總剛才在管理層會議上發了火,說這個標準太低,質問咱們化驗室為什麼不能直接衝刺0.0001,還說咱們對項目不夠重視。”
雅萱猛地愣住了,手裡的筆“啪”地掉在辦公桌上,筆尖在報告紙上劃出一道長長的墨痕。她下意識地站起身,語氣帶著幾分急切和委屈:“我沒有啊蔣主任!我跟郭主任說的是‘目前做到0.001’,還特意說了在持續優化,準備往0.0001努力,怎麼會變成‘目標定在’了?這中間肯定有誤會!”
話音剛落,蔣主任口袋裡的手機就響了,來電顯示正是王總。他深吸一口氣,按下接聽鍵,語氣瞬間變得沉穩:“王總您好,關於新型製劑的純度數據,我正好想跟您解釋一下——0.001是我們化驗室目前實測達到的精度水平,不是最終目標。這三天裡,我們已經調整了三次檢測參數,從流動相比例到柱溫控製都做了優化,下一步計劃引入固相萃取的前處理方法,預計月底前能把精度再提升一個數量級,正式向0.0001衝刺。”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您也知道,化驗數據講究科學嚴謹,每一個數值都得經過多次平行實驗驗證,不能憑空定目標。但請您放心,我們化驗室肯定會全力以赴,不會拖項目的後腿。剛才可能是傳話過程中出了點偏差,郭主任在會上或許沒說清楚‘目前’和‘目標’的區彆,我一會兒就跟他對接,把具體情況捋順。”
電話那頭的王總似乎緩和了語氣,又叮囑了幾句“務必保證數據準確”,才掛了電話。蔣主任轉過身,看著依舊站在原地、眼眶微微泛紅的雅萱,輕輕擺了擺手:“沒事了,王總那邊我已經解釋清楚了。他不是針對你,是對這個新項目的期望值太高,又急著看到成果,所以情緒有點激動,你彆往心裡去。”
就在這時,辦公室的門被輕輕敲響,郭主任拿著一個文件夾走了進來,臉上帶著明顯的歉意:“老蔣,雅萱,實在對不住!剛才在管理層會議上,我光顧著趕進度彙報,把‘目前做到0.001’說成‘目標定在0.001’了,還沒等解釋清楚,王總就先急了。都怪我嘴快,沒把話說準確,讓雅萱受委屈了。”
“都是為了項目,說開就好,”蔣主任走過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裡沒有絲毫責備,“以後咱們涉及數據的溝通,儘量多直接對接,最好是書麵確認。數據這東西,差一個字、一個詞,意思就差遠了,可不能再出這種誤會了。”
郭主任連連點頭,又特意跟雅萱道了歉,才拿著文件夾匆匆離開。辦公室裡重新安靜下來,雅萱看著桌上散落的檢測報告,小聲說:“蔣主任,謝謝您……剛才要是沒有您,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跟王總解釋。”
“謝什麼,”蔣主任拿起她桌上的檢測報告,翻了幾頁,目光落在那些標注著“rsd0.5”的數值上,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你這數據做得紮實,誤差控製得比行業標準還嚴,本身就沒毛病。咱們化驗室的人,既要拿得出硬邦邦的數據,也得護得住自己人。放心,好好乾,爭取早日把那個0.0001拿下來,用實際結果說話,比什麼都管用。”
陽光透過窗戶,正好落在檢測報告上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上,仿佛給冰冷的數值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暈。雅萱看著蔣主任轉身離開的背影,心裡突然湧起一股暖流——她意識到,在這個以“精準”為生命線的實驗室裡,除了嚴謹的數據和可靠的方法,還有一種更珍貴的東西:是前輩不動聲色的護持,是團隊之間的信任與默契,讓每一個認真做事的人,都有底氣在追求精準的道路上,毫無顧慮地往前衝。
這時,羽辰端著一杯熱咖啡走了進來,看到雅萱桌上的筆和劃了墨痕的報告,輕聲問:“剛才聽說出了點小誤會?沒事吧?”
雅萱接過咖啡,指尖傳來溫熱的觸感,心裡的委屈漸漸消散。她搖搖頭,笑著說:“沒事了,蔣主任已經解決了。現在啊,我就想趕緊把那個0.0001的精度拿下來,讓所有人心服口服。”
羽辰在她身邊坐下,指著報告上的前處理步驟說:“其實咱們可以試試把超聲提取的時間再延長五分鐘,說不定能提高目標物的回收率,對精度提升也有幫助。下午我陪你一起做實驗,咱們再優化一次參數。”
雅萱看著身邊認真的羽辰,又想起剛才蔣主任的維護、郭主任的道歉,突然覺得,這場小小的數據風波,不僅沒有打擊到她,反而讓她更深刻地理解了“團隊”的意義。那些藏在數據背後的支持與信任,就像實驗室裡最穩定的“內標物”,總能在關鍵時刻,幫她校準方向,堅定前行。
而接下來的“水城的夜與意外同行”,會讓這份在工作中沉澱的默契與信任,在陌生的風景裡,綻放出更多意想不到的溫暖。
喜歡試劑裡的火焰請大家收藏:()試劑裡的火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