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病曆本攤開著。
從病症到用藥到後續患者反應,張玲玲字體娟秀記載的很清楚。
舒糖看得入神,連張玲玲什麼時候回來的都沒注意,
“糖糖姐,你幫我看看我寫的咋樣?”
舒糖不是醫生,無法從專業的角度給出評價,但看著病曆本上簡潔明了的記錄,她給出肯定的鼓勵,
“寫的很好。”
“都是你之前教的好。”張玲玲不好意思地笑著,
然後想起什麼似的,哎呀一聲,拉開抽屜,拿出另一本筆記。
上麵寫著半年來她認為恢複緩慢的幾例病情。
“糖糖姐,聽說軍民實驗室已經組建完團隊了,這上麵記著的是我這半年觀察到的,本地人高發的幾種病,你看看用不用得上?”
說到底,軍民實驗室籌建的初衷是針對高原地區惡劣環境的。
舒糖翻了兩頁,眼睛一亮,“當然用得上,謝謝你。”
辦公室裡其他男醫生一看,樂了,“看見沒,還是女醫生細心吧。”
院長剛走到一口,就聽見辦公室裡的笑聲,
也跟著參與進來,“舒醫生回來大家這麼高興啊?”
“那肯定是高興啊院長!”方子安起身給院長讓座,一臉驕傲,“舒醫生這次可是帶著好消息回來的。”
“什麼好消息?”院長明知故問,軍民實驗室雖然實驗室選址在京市了,但每一個環節都是跟藏市這頭通過氣的。
舒糖笑著配合院長:“院長,科研團隊組建完畢了。”
“這話的意思,現在實驗室那頭就等著我們把藥運出去了?”
舒糖點頭,“對。”
藏市物資困乏加上要保護環境,因此不設立工廠,所有藥品原材料都要運出去,藥廠加工後再運進來。
舒糖說:“藏紅花,藏貝母,以後會有更多的藏藥流向內地,也會有更多內地的特效藥流進來。”
舒糖說這話時眼底閃著自信的光。
人在擅長的領域永遠都是閃閃發光的。
院長看著,由衷地感慨:“你是咱部隊的福星。”
舒糖不這麼覺得,搖頭婉拒:“功勞不分大小,每一位駐守邊疆的戰士都很偉大。”
這話說到院長心坎裡了。
他送舒糖往外走,路上,舒糖掂了掂手裡張玲玲剛給她的筆記,停下腳步,
“院長,如果,我是說如果部隊可以額外再申請一個編製的話,麻煩您多考慮一下張玲玲,她真的很努力。”
當醫生需要努力也需要天賦,但更不可或缺的是醫德。
張玲玲雖不是科班出身,但她對工作的熱愛,舒糖覺得她以後肯定可以做一個好醫生。
猜到舒糖是什麼意思,院長給她解釋:“恐怕沒這個可能。”
“當初你進院是因為小張回內地,人事關係跟著一起調走了,空出來一個位置。”
“一個蘿卜一個坑。你的檔案現在還在咱們部隊,所以組織不會再批一個名額下來。”
院長補充道:“不過張同誌本人並不太在意。”
另一頭,部隊裡。
肖少安跟徐西臨沒有一回來就恢複訓練。
比武大會上的事鬨得那麼大,他們軍區就算沒有領導出席,也聽說了。
政委和周團長臉色難看,問徐西臨,“模擬機的事是不是有人動了手腳,查出來了嗎?”
徐西臨搖頭,“還沒來得及,不過京市那頭應該會給個說法。”
想到京區徐司令是徐西臨親爹,兩位領導稍稍放下心了。
又說起另外一件事,
“領導乾部年輕化的政策已經出台快半年了,每個省的部隊都分配了兩個進修名額,我之前給你和肖少安報名了,現在名額審批下來了。”
周團長遞過來一張蓋著章的審批表。
領導已經簽過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