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陽站在招待所大堂,前台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他眉頭緊鎖。
“監控係統維護?”他聲音低沉,指節輕輕敲擊大理石台麵,“什麼時候開始的?”
“昨天下午三點,持續到今天上午八點。”工作人員麵帶歉意,“這是定期維護,我們提前通知了所有住客。”
陳陽鏡片後的目光微冷,這未免太過巧合。
他正思索是否要用「搜魂術」直接讓江晚舟吐露實情,幾輛警車卻已呼嘯著停在了招待所門口。
車門拉開,幾名警察快步走入大堂。
與此同時,電梯“叮”的一聲打開,王薇踩著高跟鞋快步走出,手中捏著一枚銀色u盤。
“陳教授。”她徑直走到陳陽麵前,將u盤遞給他,“證據都在裡麵。”
陳陽接過u盤,還未開口,警察已上前詢問:“哪位是江晚舟女士?”
王薇指向電梯:“1903房。”
警察點頭,迅速上樓。
不到五分鐘,江晚舟被兩名女警帶出電梯,她妝容精致,卻臉色蒼白,紅唇緊抿。身後還跟著兩名酒店服務生,神情慌張。
“你們乾什麼?!”江晚舟掙紮道,“我是公眾人物!你們不能這樣對我!”
帶隊的警官麵無表情:“江女士,有人舉報你涉嫌故意陷害他人,請配合調查。”
江晚舟猛地看向陳陽,眼中閃過一絲慌亂。
陳陽沒有理會她,而是將u盤插入大堂的電腦。
屏幕上很快顯示出昨晚的監控片段:
【畫麵中,陳陽被兩名服務生架著走向電梯,明顯已經醉得不省人事。
而江晚舟則站在走廊拐角處,低聲指揮著他們。
“送他去我房間。”她的聲音從監控中傳出,“記住,不要被人看見。”
然而,就在服務生即將刷卡進入江晚舟的房間時,王薇突然出現在走廊儘頭,厲聲喝止:“你們在乾什麼?!”
服務生嚇得鬆手,陳陽直接癱倒在地。
王薇快步上前,檢查他的狀態後,冷聲道:“把他送回他自己的房間。”
江晚舟從暗處走出,試圖解釋:“王主任,我隻是想幫忙……”
王薇冷笑:“幫忙?幫忙把他送到你床上?”】
視頻戛然而止。
陳陽關閉屏幕,轉身看向被警察押著的江晚舟,聲音冷冽:“江小姐,現在你還有什麼話說?”
江晚舟臉色慘白,嘴唇顫抖:“我……我隻是……”
王薇抱臂而立,淡淡道:“幕後主使是誰,相信警方很快會有結果。”
江晚舟最終被帶走,兩名服務生也被一並押上警車。
陳陽看向王薇,鄭重道:“謝謝。”
王薇微微一笑:“舉手之勞。”她的笑容在晨光中顯得格外明媚,一身黑色女士西服襯得肌膚如雪。
“不過,”她話鋒一轉,眼中閃過一絲狡黠,“陳教授以後可要小心了,江晚舟隻是個棋子,真正想對付你的,恐怕是李家的政敵。”
陳陽側目:“你怎麼知道?”
王薇輕笑:“政治博弈裡,這種手段太常見了。李家最近風頭正盛,而你作為李家的女婿,又即將踏入仕途,自然有人想扳倒你。”
陳陽沉默片刻,最終深吸一口氣:“不管怎樣,這次多虧了你。”
王薇淡然一笑,忽然提議:“既然要謝我,不如陪我去泛舟遊錦城?”
陳陽一怔。
王薇眨了眨眼:“怎麼,不願意?”
陳陽略一沉吟,點頭道:“好,我陪你。”
……
清晨的錦江籠罩在薄霧中,烏篷船緩緩駛離碼頭,船槳撥開水麵,蕩起層層漣漪。
王薇坐在船頭,手指輕撫過碧綠的江水,晨光為她鍍上一層柔和的金邊。
“陳教授,”她忽然抬頭,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錦城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可為何杜甫卻說‘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這繁華背後,是否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
陳陽手執一盞清茶,白發在晨風中微微拂動:“王主任問到了要害。盛唐時期的錦城確實富庶,但安史之亂後,這裡成了流民聚集地。杜甫看到的不僅是歌舞升平,更是權貴醉生夢死與百姓流離失所的對比。”
他指向遠處隱約可見的古建築群:“比如那座望江樓,當年是節度使宴客之所,一席酒宴耗費千兩白銀,而城外卻有餓殍遍野。所以杜甫後句寫‘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既是讚美音樂之美,也是諷刺人間不公。”
王薇若有所思:“古今一理。就像現在某些地方大搞形象工程,卻忽視民生疾苦。”
她忽然話鋒一轉,“陳教授覺得,為政者該如何平衡發展與公平?”
船身輕輕搖晃,陳陽的鏡片反射著粼粼波光:“《禮記》有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發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治理,當如這江水。”
他舀起一捧清水任其從指間流下:“既能滋養萬物,又不據為己有。就像宋代錦城知府張詠,他重建城市時,首先疏通溝渠解決內澇,而後才修葺官署。後人評價他‘先治水,後治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薇眼中異彩連連:“好一個‘先治水後治人’!所以您認為民生才是根本?”
“不止。”陳陽搖頭,“民生是基礎,但文化是靈魂。你看這錦江兩岸,”
他指向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築,“真正的治理智慧,是讓百姓既富足,又有精神歸宿。就像這江水,既要有魚蝦繁衍,也要有詩歌傳唱。”
王薇忽然輕笑:“陳教授說話總是這麼……令人心動。”
她似乎意識到失言,連忙掩飾道:“我是說,您的見解總能打動人心。”
船行至一處古橋下,斑駁的石壁上爬滿青藤。
王薇伸手觸碰那些古老的石刻,忽然問道:“聽說這座橋有個淒美的愛情傳說?”
陳陽點頭:“南宋末年,錦城守將之女與一位書生相戀。城破時,書生投江殉國,女子在此跳江相隨。後人傳說,每逢月圓之夜,能聽見橋上有人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