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點,雪又開始飄落,紛紛揚揚地覆蓋了燕京西郊的李家大院。
這座占地五畝的四合院坐落在西山腳下,青磚黛瓦,朱漆大門,門楣上懸著黑底金字的匾額,上書“鬆鶴延年”四個大字,筆力雄渾。
陳陽的專車緩緩駛入院外停車場時,已有七八輛掛著特殊牌照的黑色轎車整齊停靠。車牌號清一色是“京a·8”開頭,其中一輛紅旗5的車牌更是顯眼:京a·”。
“陳司長,到了。”司機張勝麻利地下車,為陳陽拉開車門。
雪粒落在陳陽的白發上,很快融化成細小的水珠。他整了整深藍色西裝的領口,邁步向大門走去。
管家李福已在門外等候多時。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頭發花白,腰板卻挺得筆直,一身藏青色中山裝,胸前彆著小小的李家徽章:鬆鶴紋樣環繞著一個篆體“李”字。
“姑爺來了。”李福微微躬身,聲音沉穩,“老太爺在書房,老爺和客人們都在正廳。”
陳陽點頭致意,跟隨李福穿過影壁。
院中假山流水,亭台樓閣,雖值寒冬,卻因地下暖氣係統而草木蔥鬱。幾株百年古鬆上掛著紅燈籠,映著白雪,頗有“雪打燈籠”的古意。
正廳門前,兩名身著製服的侍者恭敬拉開門簾。暖意撲麵而來,夾雜著龍涎香的淡雅氣息。
廳內燈火通明,二十餘人三三兩兩聚在一起,低聲交談。
見陳陽進來,眾人目光齊刷刷投來。
“陳陽來了!”李玉京第一個迎上來,這位五十出頭的中央委員今天穿著深灰色中山裝,笑容親切,“路上堵車了吧?”
“抱歉,局裡臨時有個文件要看。”陳陽微微欠身。
李玉京拍拍他的肩膀,轉向眾人:“各位,這就是我家女婿陳陽,剛任宗教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
一位兩鬢斑白的中年男子走上前,主動伸出手:“久仰了,我是發改委的高騰飛,跟玉京共事多年。”
陳陽與他握手:“高部長好。”
“老高現在是能源部一把手。”李玉京在一旁補充,“咱們家‘北三號’項目就是他批的。”
緊接著,一位肩扛少將軍銜的中年男子也走過來:“總參二部周衛國,曌旭叫我叔叔。”
陳陽注意到他虎口處的老繭,那是常年握槍留下的痕跡。
“周將軍。”
短短幾分鐘,陳陽被引薦給七八位重量級人物: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國資委規劃局局長、某軍工集團董事長……這些人表麵上隻是來參加家宴,實則都是李家派係的中堅力量。
廳角,一位穿旗袍的優雅婦人正在泡茶。她約莫四十出頭,眉眼間與李曌旭有七分相似。
陳陽想了想,走過去,喊了一聲“媽”。
林清霜抬頭,笑容溫婉:“來了?曌旭在書房跟她爺爺說話,一會兒就過來。”她遞過一盞茶,“嘗嘗,武夷山的大紅袍,今年新采的。”
茶湯橙紅透亮,香氣馥鬱。
陳陽雙手接過,輕抿一口:“岩韻十足,好茶。”
“聽說你今天正式入職了?”林清霜眼中帶著關切,“還適應嗎?”
“還好,同事們都很配合。”
林清霜意味深長地笑了笑:“你那個位置很關鍵。民間信仰這一塊,水很深。”
正說著,李福走過來:“夫人,老太爺請姑爺去書房。”
書房位於後院,需穿過一條長廊。廊下懸掛著幾幅字畫,陳陽一眼認出其中一幅是徐悲鴻的《奔馬圖》真跡。
書房門前,李福輕輕叩門:“老太爺,姑爺到了。”
“進來。”一個蒼老卻中氣十足的聲音傳來。
推門而入,映入眼簾的是一間古色古香的書房,四壁皆是紅木書架,擺滿了線裝古籍和現代文獻。
正中央一張黃花梨大案,案頭一盞青銅雁魚燈,燈下一位白發老者正在揮毫潑墨。
李曌旭站在一旁,見陳陽進來,嘴角微微上揚,卻很快又恢複了那副冷傲的神情。
“老爺子。”陳陽恭敬地喚了一聲。
李遠征放下毛筆,抬頭打量陳陽,目光如炬。
“來了?”老爺子緩緩開口,“馬大海這個人,能力一般,但還算聽話。”
陳陽點頭:“今天剛報到,馬局長很支持工作。”
“嗯。”老爺子哼了一聲,“民間信仰這塊,表麵上看是小事,實際上牽扯到很多地方勢力。龍虎山、武當、茅山這些門派,背後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
李曌旭在一旁補充:“爺爺的意思是,你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太強硬得罪人,也不能太軟弱讓人看輕。”
老爺子滿意地看了孫女一眼,又對陳陽道:“你在玄門有根基,這是優勢。但廟堂和江湖的規則不一樣,有些事情,不是靠術法就能解決的。”
陳陽明白老爺子的意思:“我會謹慎行事。”
老爺子點點頭,從抽屜裡取出一份文件遞給陳陽:“看看。”
陳陽接過,發現是一份關於“玄門與地方經濟關聯性研究”的內部報告。其中詳細分析了各大門派與當地政府、企業的利益往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龍虎山去年旅遊收入三十億,武當山二十五億,少林寺更是超過五十億。”老爺子緩緩道,“這些錢,有多少進了地方財政,有多少流入私人腰包,又有多少用來做什麼,你心裡要有數。”
陳陽快速瀏覽著報告,眉頭微蹙。這份資料遠比他在宗教局看到的官方數據詳細得多,甚至標注了某些門派與地方官員的“特殊關係”。
“下周三我要去豫省調研,正好可以實地了解。”陳陽合上文件。
老爺子露出滿意的神色:“好。記住,在廟堂上,信息比術法更有用。”
這時,李福在門外輕聲道:“老太爺,宴席已備好。”
老爺子站起身,拍了拍陳陽的肩膀:“走吧,今天來的都是自己人,多認識認識。”
宴席設在正廳,一張可供二十餘人用餐的紫檀圓桌居中擺放,餐具皆是定製的景德鎮瓷器,底款“李家造”三個小字彰顯著不凡的來曆。
眾人按序入座,陳陽的位置在李曌旭旁邊,僅次於李玉京和林清霜。這樣的座次安排,顯然是在向所有人傳遞一個信號:陳陽已被李家正式接納為核心成員。
酒過三巡,話題漸漸轉向時政經濟。
“老高,聽說能源局接下來要重點推進西北光伏項目?”李玉京問道。
高騰飛放下筷子,點頭道:“是啊,上麵下了硬指標,2030年前新能源占比要提高到40。不過阻力不小,地方上的火電集團都在暗中使絆子。”
“資金方麵有問題嗎?”一位銀行係統的官員插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