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龍泉禪音_最強老公,打遍天下無敵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5章 龍泉禪音(1 / 2)

壽宴的熱鬨漸漸散去,杯盤狼藉的喧囂也被晉北那特有的刺骨寒風吹得無影無蹤。

謝家祖宅那朱漆大門前,慧實大師手撚菩提珠串,寬大的杏黃僧袖在風裡微微飄動,目光清澈地看著陳陽:

“陳掌門,龍泉古刹離這兒不遠,寺裡藏著唐朝的貝葉經卷,更有空海法師坐鎮,講經精妙,直指人心。今天機會難得,不如移步古刹,暫時避開這紅塵裡的紛擾?或許能在晨鐘暮鼓裡,尋得一絲禪心的清淨?”

陳陽還沒回話,旁邊的謝雲山已經爽朗地笑道:

“大師說得在理!龍泉寺是我們晉北的千年古刹,空海法師更是佛法精深!陳司長今天力挽狂瀾,想必心神疲憊。正該去那清淨地方,洗洗煩惱,感悟無上妙諦!老夫陪你一起去!”

陳陽心裡一動。霧隱門雖屬道家一脈,但他師父詭道仙生前常說“萬法同源”,對佛門的禪定功夫也非常推崇。

他如今修為卡在小宗師圓滿的境界,遲遲摸不到那“上善若水”的地仙門檻,或許這佛門清淨地,能帶來一絲突破的契機?

“也好。”陳陽點頭,目光卻轉向不遠處正和晉省一位官員低聲說話的周知,“周律師今天代表令尊前來,想必也沒其他要緊事?晉北天冷,不如一起去龍泉寺走走,感受下千年古刹的底蘊?”

周知聞言,抬眼看向陳陽,金絲眼鏡後的目光平靜清澈:“恭敬不如從命。”語氣平淡,聽不出情緒。

李曌旭站在陳陽身側,聞言眼角餘光掃過周知那張清冷知性的臉,嘴唇幾乎難以察覺地抿緊了一瞬。她沒說話,隻是搭在陳陽臂彎的手指,微微收緊了些。

謝雲山何等老練,立刻拍手笑道:“太好了!周家侄女才情學識都好,一起去一起去!正好路上聽陳司長講講佛法的變遷,也是一樁雅事!”

他親自拉開那輛加長防彈凱迪拉克的後座車門,“陳司長、李總、周侄女,請!”

車廂裡空間寬敞奢華,暖氣隔絕了窗外呼嘯的寒風。

謝雲山坐在副駕,陳陽、李曌旭、周知三人分坐後排。

氣氛微妙地安靜下來,隻有引擎低沉平穩的嗡鳴。

車窗外,晉地蒼茫的冬日景象飛快掠過:

裸露著黃土的連綿丘陵,蓋著薄雪的貧瘠田地,遠處如同灰色巨獸匍匐的山巒輪廓,構成一幅粗獷而略顯蕭瑟的畫卷。

“陳司長,”謝雲山打破沉默,轉過身,帶著晉北人特有的爽朗和一絲對曆史的敬畏,“說起這龍泉寺,還有晉地的佛法,那可真是源遠流長。雲岡石窟就在大同,那是北魏皇家開鑿的萬佛氣象,曆經千年風霜,依舊震撼人心!可見佛法在我們晉地紮根有多深,皇權對它有多倚重啊!老夫常想,這佛門清淨地,和我們這些在紅塵裡打滾的人,到底是個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看似閒聊,實則暗藏機鋒,把“宗教與世俗權力”這個永恒命題拋了出來。

陳陽靠在舒適的真皮座椅上,目光投向窗外掠過的一座座古樸村落,聲音沉穩,帶著穿透曆史的洞見:

“謝老這個問題,觸及了華夏文明演進的核心之一。佛教從漢魏時期傳入,到南北朝時大興。它的鼎盛,絕非偶然。”

他頓了頓,條理清晰地分析道:

“第一,亂世的慰藉。

魏晉南北朝,五胡亂華,戰火連天,生靈塗炭。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在鐵蹄下崩塌。百姓如同墜入深淵,急需精神寄托。

佛家講‘苦集滅道’,講‘因果輪回’,講‘西方極樂淨土’,為這煉獄般的現實提供了一個痛苦的‘解釋’和一個虛幻卻誘人的‘出路’。

皇權也需要借助這股安撫民心的力量,穩固統治。雲岡、龍門等皇家石窟的開鑿,正是這種政治與宗教需求結合的巔峰體現。”

“第二,思想的融合。”

陳陽的目光深邃起來,

“佛教剛傳入華夏時,它精深的義理、龐大的體係、嚴密的邏輯思辨,對本土的儒、道思想形成了巨大衝擊與補充。

‘格義佛教’用老莊概念解釋佛經,是早期的融合嘗試。到禪宗興起,‘明心見性’、‘頓悟成佛’,更是將佛家心性之學與華夏本土的心性論,比如孟子的‘儘心知性知天’,乃至道家的‘道法自然’、‘得意忘言’的精髓相融合,最終實現了徹底的華夏化。

可以說,沒有這種主動的、深度的本土化融合,佛教不可能在華夏紮根如此之深。”

“第三,經濟的根基。”

陳陽的聲音帶上了一絲冷峻的現實感,

“寺院經濟。‘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龐大的寺院占有大量土地田產,享有免役免稅特權,蓄養僧尼,甚至開當鋪、放高利貸‘無儘藏’),形成了獨立且強大的經濟實體。

這既為佛教傳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埋下了日後數次大規模‘滅佛’三武一宗)的禍根。

皇權豈能容忍一個不受控製、且擁有龐大財富和影響力的‘國中之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陳陽總結道,目光掃過凝神傾聽的謝雲山、若有所思的李曌旭和眼神銳利的周知,

“佛教在晉地、在華夏的興衰,從來不是孤立的宗教事件。

它始終交織著皇權統治的需要、民眾精神的渴求、思想體係的碰撞融合、以及最根本的經濟利益博弈。

它的興起,源於亂世人心所需與皇權扶持;它的鼎盛,源於成功本土化,融入華夏血脈;它的衰落指大規模滅佛),則源於其過度膨脹的經濟實力對皇權統治根基構成了威脅。”

車內一片寂靜。

謝雲山眼中閃爍著震撼的光芒,他沒想到陳陽對佛教曆史的剖析如此深刻、全麵,直達權力博弈與經濟社會結構的核心!這絕非一個單純的玄門術士或曆史教授所能擁有的視野!

周知扶了扶金絲眼鏡,清冷的聲音帶著律師特有的探究:“陳教授剛才提到‘滅佛’,尤其是‘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後周世宗)。官方史書多歸因於僧侶不事生產、耗費國力,或者帝王個人好惡。但聽你分析,似乎更根源於寺院經濟膨脹導致的國家賦稅、兵源、土地兼並等核心矛盾?”

“正是如此。”陳陽讚許地看了周知一眼,

“‘僧侶不事生產’隻是表麵現象。深層矛盾在於,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依附人口僧隻戶、佛圖戶),卻不向國家繳納賦稅,不服徭役兵役。這等於在王朝的肌體上挖走了一大塊血肉!

當國家財政吃緊,或麵臨戰爭壓力時,這塊‘肥肉’必然成為統治者眼中必須切割的累贅。

唐武宗會昌滅佛,直接原因就是平定澤潞劉稹叛亂後國庫空虛,急需開源。滅佛所收肥沃良田數千萬頃,奴婢十五萬人,金銀銅鐵佛像熔鑄以充國用,其經濟動因非常明顯。所謂‘沙門不敬王者’的禮法之爭,更多是導火索和輿論工具罷了。”

李曌旭靜靜地聽著,她雖執掌商業帝國,對曆史細節不如陳陽精深,但陳陽剖析中那赤裸裸的權力與經濟邏輯,卻讓她感同身受。

任何龐大的組織,無論宗教還是商業帝國,當其力量膨脹到足以影響甚至威脅核心權力結構時,衝突必然爆發。華立在擴張中遭遇的地方保護主義狙擊,本質上與此何其相似!

她看向陳陽的目光,更多了幾分深沉的認同。

“那……佛法本身呢?”李曌旭忽然開口,聲音清冷,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探尋,“曆經劫難,依舊能傳承不滅,甚至融入華夏成為儒釋道三教之一,其根本魅力,或者說力量,究竟何在?”

她問的,不僅是曆史,似乎也在問陳陽所追求的“道”與佛法的共通之處。

陳陽的眼神柔和下來,觸及了某種更本質的東西:

“在於其直指人心的智慧,在於其對生命終極問題的深邃探索與慈悲回應。”他緩緩道,

“無論皇權如何更迭,經濟如何起伏,人心對生老病死、愛彆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這‘八苦’的困惑與恐懼是永恒的。

佛法提供了一套龐大而精密的解釋體係緣起性空、因果輪回)和一套可操作的解脫路徑戒定慧)。它告訴人們苦的根源在於‘無明’與‘執著’,解脫之道在於‘覺悟’與‘放下’。

這種對生命根本困境的深切關懷和提供的解決方案,具有超越時代和階層的普適性。這才是佛法曆經劫波而能‘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的真正力量所在。”

他頓了頓,目光變得悠遠:

“如同儒家提供了穩定社會秩序的倫理框架,道家提供了順應自然的生命哲學,佛法則深入個體心靈,提供了解脫煩惱的智慧鑰匙。三者互補,共同構成了華夏文明精神世界的鼎立三足。”

車內再次陷入沉默。

風雪拍打著車窗,車廂裡卻彌漫著一種思想的厚重感。

不知過了多久,車隊緩緩駛離公路,轉入一條清幽的山道。

兩側古鬆參天,積雪壓彎枝頭,一片銀裝素裹的靜謐世界。

山道儘頭,一座古刹在蒼鬆翠柏與皚皚白雪的環抱中顯露真容。

龍泉寺。

沒有金碧輝煌的殿宇,沒有喧鬨的香客。

斑駁的朱牆,深灰色的簡瓦,古樸的山門,飛簷上懸掛的銅鈴在風中發出清越悠遠的“叮咚”聲,仿佛能蕩滌靈魂的塵埃。

空氣清冽,彌漫著鬆柏的冷香、積雪的純淨和一種沉澱了千年的、混合著香火與禪意的獨特氣息。時間在這裡仿佛流淌得格外緩慢。

早有知客僧在山門外靜候。

慧實大師在前,陳陽、李曌旭、周知、謝雲山緊隨其後,覺非祝文彬)沉默地跟在慧實身後。

踏入山門,古刹的寧靜氣息愈發濃鬱。

巨大的銀杏樹早已落儘繁華,虯枝如鐵指向灰白天空。

青石板路被僧人打掃得乾乾淨淨,隻留下薄薄一層新雪,踩上去發出輕微的“咯吱”聲。

眾人被引入大雄寶殿側後方一處名為“止觀堂”的靜修禪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院內一株千年古柏,枝乾如龍,覆蓋著厚厚的雪甲,散發著沉靜的生命力。

禪堂內,光線柔和。

地麵鋪設著潔淨的藺草席,正前方供奉著一尊小巧的檀木釋迦牟尼佛坐像,佛像前僅設一幾,幾上青煙嫋嫋,來自一尊造型古拙的青銅香爐。

一位老僧盤膝坐於蒲團之上。

老僧身形枯瘦,仿佛與身下的蒲團、背後的古柏、堂內的光影融為一體。穿著一件洗得發白、打滿補丁的灰色僧袍,麵容清瘦如同古鬆之皮,皺紋深刻,記錄著歲月的風霜。雙目微闔,似閉非閉,眼瞼低垂,仿佛已入定千年。

然而,當陳陽一行人踏入禪堂的瞬間,老僧的眼瞼似乎極其細微地顫動了一下。


最新小说: 廢柴鳳主,龍君寵妻入骨 戀在克蘇魯 黑暗求生:丟失庇護所後自學成神 在六個不同時空生下的崽來找我了 反串之王:我是真不想當天後啊 風水王者歸來 虐文崩壞後,病嬌男主跪求我愛他 唯有幽愁暗恨生 晚清三傑恩仇錄 開局反殺捉刀人,我成了大乾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