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再次恭賀父皇,我大明有了這番薯之後,北方的旱災定然能有得到有效的緩解,百姓們有了糧食,就不會將腦袋彆再褲腰帶上去造反,闖逆等留賊沒有了百姓們的跟隨與支持,定然如同兔子的尾巴一般,長久不了了!”
“哈哈哈!皇兒說的好,好一個兔子的尾巴,皇兒形容的還真的貼切!”聽著朱慈烺的馬屁,崇禎不禁又是一陣爽朗的笑聲!隨後一行五人就繼續朝著皇莊裡麵走去;
看著崇禎離去的背影,朱慈烺不禁再次歎了一口氣,心中嘀咕道:“我的便宜老爹哎,您不會以為僅僅憑借著番薯的高產,就能真正的挽救咱家的大明吧?”
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崇禎皇帝等一行五人都在皇莊內打轉,直到崇禎皇帝親眼看到所有的番薯的畝產都在八石到九石之後,才心滿意足的打道回府!
在接下來的半個多月的時間裡,北直隸的百姓們徹底的沉醉在豐收的歡樂之中,年初的時候選擇相信朝廷,多種植番薯的百姓們,這些日子更是每天天不亮,就一邊哼著不知名的小曲兒去,去自家地裡收取番薯,直到每天的太陽西斜才舍得回家!
十月初一,乾清殿東暖閣!
結束了早朝之後,崇禎皇帝便將皇太子朱慈烺以及戶部尚書侯恂,戶部左侍郎倪元璐等一眾戶部大臣召集到了乾清殿的東暖閣議事;
崇禎皇帝見自己所召見的幾位戶部重臣以及朱慈烺都到了,頓時輕咳兩聲,然後嚴肅的開口說道:
“咳咳!”
“諸位愛卿,京郊和北直隸以及河南省北部地區所種植的番薯,這些日子處在豐收的季節,今天朕召集諸位愛卿來,就是想和戶部的諸位愛卿商議一下,朝廷應該如何向種植番薯的百姓們收取農稅,以及朝廷應該用什麼價格,去收購百姓手中的交完稅之後剩餘番薯這兩個重要事宜!”
聽完崇禎皇帝所拋出的這兩個問題,在坐的戶部大員之間,頓時開始交頭接耳的探討起來,而崇禎皇帝則是非常有耐心的等著大臣們商議!
足足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崇禎皇帝再次輕咳兩聲,戶部的幾位官員見皇帝陛下有話要說,頓時紛紛停止了討論,側耳聽著崇禎的說辭;
“侯愛卿,作為戶部尚書,你先說說你對這兩件事的看法吧!”崇禎第一個開口詢問之人,正是戶部尚書侯恂!
聽到崇禎的問話之後,侯恂立刻起身對著崇禎躬身一禮,然後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道:
“啟稟陛下,老臣認為,番薯的產量足足是稻米的四倍左右,種植稻米的百姓們每一畝地需要繳納農稅五鬥合三勺,那麼種植番薯的田畝,老臣認為應該每畝收取兩升番薯;”
聽到了侯恂的說法,坐在一旁的朱慈烺不禁皺了皺眉頭,原因無他,此時朝廷的收稅方式實在是太繁瑣了一些;
在稅收方麵,明朝有農稅,丁稅,商稅以及鹽稅等稅收科目,按照明朝的稅製,百姓們所種植的每一畝地需要向朝廷繳納五升米作為農稅,除了農稅之外,每家每戶的百姓還需向朝廷繳納兩石米作為丁稅;
再加上後來崇禎皇帝所加征的三餉,即遼餉、剿餉與練餉,使得老百姓本不富裕的收入雪上加霜;
也正是因為陝西和河南的老百姓們,因為旱災和蝗災等因素,導致田地減產,百姓們就算吃不上飯,都交不上朝廷所征收的農稅丁稅以及三餉,才會紛紛跟隨著高迎祥和李自成等人去造反;
和農民所需要繳納的稅費相比,商人們所需要繳納的稅費就太低了;在明朝初年,洪武皇帝朱元璋規定,大明的商稅繳納比例為三十稅一,也就是說商人們的商鋪盈利三十兩白銀才需要繳納一兩白銀的商稅;
另外,商人除了商稅之外也需要繳納朝廷的丁稅,可是一般的商人家族的人口數量,足足是農民家族人口的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因此,朝廷從商人身上所收取的丁稅和商稅都少的可憐;
再說地主鄉紳群體,在此時的大明,地主鄉紳們的手中掌握著數量巨大的田地;本來按照朝廷的農稅製度,這些地主鄉紳們每年也會為朝廷貢獻很大一部分的農稅;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頭腦活泛的地主鄉紳們,紛紛選擇和當地的官員勾結起來,將他們名下的土地,全部都轉移到當地官員和世子的名下,在明朝官員和士子,是無需向朝廷繳納稅賦的;
這麼一番操作下來,地主鄉紳們所掌握的大量土地,紛紛都成了不需要向朝廷交稅的田地,地主鄉紳們從本應該交給朝廷的賦稅之中,拿出一小部分孝敬給當地的官員和士子們,如此一來,本來屬於朝廷的稅收卻都進了官員和讀書人的口袋之中;
正是因為以上種種原因,才導致此時大明朝廷的收稅入不敷出;熟知曆史的朱慈烺非常清楚,大明帝國亡國的原因是因為沒錢,可是大明真的沒有錢嗎?
答案是否定的!
所謂的大明沒錢,指的是大明的朝廷,以及皇帝的內帑沒有錢了,幾乎所有的銀錢都集中在了商人和官員以及地主鄉紳們手中;
在原本的曆史之中,崇禎皇帝在國庫空虛之時,曾經想過要增加商稅以充實國庫,可是被滿朝的東林黨人給阻止了,因為此時的東林黨人,除了入朝為官之外,幾乎所有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商業店鋪;
崇禎皇帝要增加商稅,就等於在東林黨人身上收稅,這種情況東林黨人怎麼能同意呢?於是紛紛高喊著‘此舉與民爭利’的口號,打消了崇禎皇帝增加商稅的想法!
可以說,此時大明朝真正的弊病是朝廷收不上來稅,因為收不上來稅,導致朝廷沒有足夠的銀錢去救災,去給九邊的將士發軍餉,進一步導致九邊軍陣糜爛,明軍毫無戰力;
喜歡明末:兵王太子的鐵血中興請大家收藏:()明末:兵王太子的鐵血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