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改道向北,經甘泉過延安向西北進軍的這條路,一開始便被李自成給否定了;
且不說延安榆林一帶到處是溝壑丘陵,非常不適合大軍行軍的事兒,就單單甘泉縣距離朝廷駐紮在榆林的九邊軍鎮之一的延綏鎮太近這一個理由,李自成都不敢讓自己麾下老營的兄弟們冒險;
正當李自成再次召集心腹們,商議應該如何突破官軍在銅川或者涇陽的封鎖線的時候,另外兩則壞消息接踵而來:
陝西巡撫孫傳庭下令尤世祿和白廣恩堵住李自成西進的道路之後,其本人也率領一萬秦軍精銳出了西安城,看起大軍行進方向,正是李自成等人所在的渭南一帶...
另外一則消息則是來自北方,李自成布置在老家米脂縣的暗子傳來消息說,這幾天駐紮在榆林的延綏鎮官軍也有異動,大軍正在趕製乾糧,似乎是要出征一般...
聽到這兩個壞消息之後,李自成的腦瓜子不禁再次嗡嗡作響,這個時候駐紮在榆林的大軍突然有了異動,目標除了是他李自成還能是誰?
難不成延綏鎮的士兵會閒著沒事兒,跑到北麵的草原上打獵?
當然不可能!
如果一旦孫傳庭率軍北上,駐守在榆林的明軍南下,在加上西邊涇陽和銅川的官軍,那麼他李自成可就被官軍團團包圍在了渭南...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李自成立刻讓傳令兵給劉宗敏傳去了撤軍的命令,隨後更是立刻下令趕製行軍所用的乾糧等食物;迫不得已之下,李自成隻能選擇被牛金星稱為‘下下策’的河南;
而牛金星袁宗第等李自成的心腹,聽完了李自成的決定之後,沒有任何人對李自成的命令提出質疑;
畢竟,一旦闖軍的主力被幾路明軍包圍在渭南這個無險可守的地方,那麼他們這些人隻能和他們的闖王李自成,一起尋找個高一些的丘陵,迎著寒冬的西北風高唱一曲後世的‘涼涼’了!
當大軍做好了開拔的準備之後,李自成聽從了牛金星的建議,給遠在湖廣的‘八大王’張獻忠‘曹操’羅汝才‘老回回’馬守應‘亂世王’藺養成等人各自送去了一封書信;
書信中的內容便是邀請張獻忠羅汝才等四人一同前往河南會盟,大家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同在河南對抗官軍!
當天夜裡,當劉宗敏和郝搖旗二人率領剩餘的騎兵回到渭南,和李自成大軍彙合之後;李自成便指揮大軍一路向東,竄入商洛山之中,走山道進入河南...
在率軍朝著渭南進軍的孫傳庭得到了李自成所部流賊,連夜向東急行軍並已經竄入商洛山的消息之後,孫傳庭立刻對秦軍的部署做出了調整!
下令白廣恩率領其麾下秦軍一分為三,分彆在緊鄰河南的華陰洛南商州三地駐軍,防止李自成率領大軍突然從商洛山殺個回馬槍!
同時,還下令尤世祿率領麾下一萬將士駐軍潼關,並做好隨時投入河南戰場的準備,而孫傳庭自己則是率領剩下的秦軍返回了西安城。
在陝西巡撫孫傳庭對李自成麾下的闖賊大軍展開圍剿的同時,新年過後的第三天,山東鎮總兵官黃得功遵照朝廷的旨意,率領其麾下一萬山東鎮精銳從東昌府朝著歸德府商丘一帶進軍;
正月初四,山西鎮總兵官猛如虎同樣遵照朝廷旨意,率領其麾下一萬山西鎮精銳步騎,從寧武關一路南下;大軍將會在渡過黃河之後駐紮在懷慶府的焦作縣一帶;
同樣是正月初四,一份朝廷的聖旨到達鳳陽的中都留守司,隨後鳳陽府境內駐守在亳州的武平衛,阜陽的潁川衛等幾個緊鄰河南的衛所,相繼進入戰備狀態;
正月初五,四川石柱的秦良玉老將軍,遵照朝廷聖旨,點齊一萬精銳白杆兵,與其族弟秦翼明一同率領大軍朝著夔州府方向進軍,扼守住湖廣入川的要道...
同樣是正月初五,駐守在南陽府一帶的五省總督洪承疇,率領麾下大軍南下湖廣,率先對盤踞在湖廣黃州一帶的獻賊張獻忠所部流賊發起了進攻!
同一天,在湖廣巡撫侯恂的命令下,左良玉則是起兵五萬,號稱十萬大軍,對盤踞在均州一帶的‘曹操’羅汝才所部大軍發起了圍剿式進攻;
當五省總督洪承疇率領大軍,朝著黃州進發而來的消息,傳到張獻忠老營軍中的時候,八大王張獻忠正在帥帳之中和麾下的將領們飲酒作樂;
得到消息之後的張獻忠,立刻召集麾下一眾將領和他的四位非常出色的義子到帥帳商議退敵之策;
隻用了不到一刻鐘的時間,張獻忠麾下的白文選馮雙禮等一眾將領,以及徐以顯潘獨鼇等被張獻忠拜為軍師的謀士,以及孫可望艾能奇劉文秀李定國等張獻忠的四個義子全部都聚集到了中軍帥帳之中;
當張獻忠將五省總督洪承疇率領大軍南下,徑直朝著黃州而來的消息,告知一眾心腹之後,帥帳之中頓時響起了眾人議論如何退敵的聲音;
半晌之後,作為張獻忠四個義子之中年齡最長的孫可望率先站了出來對張獻忠建議道:
“啟稟義父,孩兒以為此次咱們不能和洪承疇所率領的大軍硬碰硬,孩兒以為我軍應當向夔州一帶進軍,伺機進入四川;孩兒聽聞四川有‘天府之國’的美稱,隻要咱們拿下四川作為大軍的根據地,大軍便再也不用擔憂缺少軍糧的問題!”
聽完了孫可望的提議之後,作為張獻忠謀士的徐以顯當即站出來表示讚同孫可望的提議道:
“大王,大將軍說的對!四川有天府之國的美稱,如果大王想成就霸業,那麼首先就要取四川,得到四川之後,憑借著蜀道天險,就算朝廷派兵十萬百萬我軍也無所畏懼!”
ps:在張獻忠軍中,張獻忠麾下的將領和謀士們一般稱呼孫可望等張獻忠的義子為將軍,例如:孫可望為四人之中年齡最長者,故此,孫可望被稱呼為‘大將軍’,李定國則被稱為‘二將軍’...
直到崇禎十六年,張獻忠在武昌稱‘大西王’,並冊封孫可望為‘平東將軍’,李定國為‘安西將軍’,劉文秀為‘阜南將軍’,艾能奇為‘定北將軍’之後,張獻忠麾下的武將和謀士們才逐漸改口稱呼孫可望李定國等人為‘平東將軍’和‘安西將軍’等稱呼!)
喜歡明末:兵王太子的鐵血中興請大家收藏:()明末:兵王太子的鐵血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