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生死存亡關頭,解憂公主展現了驚人的政治魄力。
她與漢朝西域都護密切配合,堅定支持翁歸靡匈奴妻子所生、但傾向漢朝的兒子烏就屠。
同時,她派出了她的終極武器——馮嫽。
馮嫽冒著生命危險,親自麵見擁兵自重的烏就屠,陳說利害:“漢兵方出,必見誅,不如降。”
漢朝大軍將至,抵抗必被消滅,不如歸降。)
馮嫽的膽識與口才,以及漢朝在西域展示的軍事實力,成功說服了烏就屠。
最終,烏孫達成政治妥協:烏就屠為小昆彌小王),統治四萬戶;
解憂公主的長子元貴靡為大昆彌大王),統治六萬戶。
漢朝皆賜予印綬,危機得以和平解決。
這場政治博弈的勝利,其頂峰是隨後發生的軍事決戰。
公元前71年,漢朝與烏孫聯軍,東西夾擊匈奴。
烏孫軍在其親漢首領的指揮下,長驅直入匈奴右穀蠡王庭,取得大勝。
此役沉重打擊了匈奴,導致匈奴內部矛盾激化,實力大衰。
解憂公主數十年的經營,終於結出了最輝煌的戰略果實,實現了漢朝“聯烏製匈”的終極目標。
隨著匈奴威脅的解除,以及解憂公主的兒子元貴靡、孫子星靡相繼即位為大昆彌,烏孫的親漢政權趨於穩定。
此時,年逾古稀的解憂公主,在異域他鄉奮鬥了整整五十年後,上書給當時的漢宣帝,言辭懇切:“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
我年老思念故土,但願能讓我這把老骨頭回歸故國,葬在漢地。)
這封奏疏,字字辛酸,聞者動容。
漢宣帝深為所感,於公元前51年,派使臣隆重地將解憂公主和她的孫子三人她的三個孫子)一同接回長安。
兩年後,解憂公主在長安安詳離世,最終魂歸故裡。
解憂公主的一生,是一部個人命運與國家戰略緊密交織的英雄史詩。
?她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她巧妙周旋,利用婚姻、子嗣、外交手段,步步為營,鞏固和擴大了漢朝的影響力。
?她是一位堅韌的開拓者:麵對語言、習俗、政治的層層障礙,她以驚人的適應力和毅力堅持了五十年,從未忘記自己的使命。
?她與馮嫽共同書寫了傳奇:主仆二人,一位是坐鎮中軍的統帥,一位是縱橫捭闔的特使,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外交史上罕見的女性黃金搭檔。
與王昭君的悲情形象不同,解憂公主展現的是一種主動、進取、充滿智慧和力量的外交。
她不是被動接受命運的安排,而是積極利用一切資源,去影響和改變命運,最終出色地完成了時代賦予她的戰略任務。
解憂公主,這位大漢的西域之星,用她五十年的青春、智慧與堅守,在天山腳下點亮了漢家文明的燈火,為絲綢之路的暢通、為西域最終納入中國版圖,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她的名字,應當與張騫、班超等傑出人物一同,鐫刻在中華民族開拓進取的曆史豐碑之上。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