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在黃帝統一華夏,成立"華夏集團"後,公司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複雜,這可急壞了一個人——
黃帝的禦用史官倉頡。
這位老兄每天要記錄的事情包括但不限於:
?今天黃帝開了幾次會
?抓了多少隻野獸
?發明了什麼新東西
?哪個部落又來進貢
?後宮又添了幾個娃......
最要命的是,當時的記錄方式主要是"結繩記事"和"刻木為契"。
倉頡的辦公室已經變成了"繩藝展覽館":梁上掛的、牆上釘的、地上堆的,全是各種顏色的繩結。
某日黃帝急著要查三年前的糧食產量,倉頡在繩結堆裡翻了整整兩天,最後哭喪著臉彙報:"老板...繩子...打結了..."
黃帝大怒:"要你何用!這個月獎金扣光!"
被扣獎金的倉頡很鬱悶,跑到小河邊思考人生。
他看著河裡的遊魚,天上的飛鳥,地上的走獸,突然靈光一閃!
"這些動物都有獨特的痕跡,為什麼我們不能創造一種符號來記錄事情呢?"
正當他沉思時,一坨鳥屎"啪"地落在他麵前的沙地上。
倉頡正要發火,卻突然發現鳥屎的痕跡很像一隻鳥的爪子!
"對啊!我可以根據萬物的形狀來造字啊!"
他激動得跳起來,差點掉進河裡。
倉頡立即向黃帝申請成立"造字項目部":
黃帝:"要多少預算?"
倉頡:"隻要一塊沙地,一根樹枝,還有...能不能把上個月扣的獎金還我?"
黃帝:"......準了!"
於是,華夏第一個"文字研發中心"成立了,員工就倉頡一人,辦公地點在河邊沙灘,設備是樹枝若乾。
倉頡給自己定了kpi:
?每日造字10個
?每周驗收一次
?月度績效考核
?年終獎金與字數掛鉤
倉頡的造字過程堪稱大型行為藝術現場:
第一天,他看見太陽,畫了個圈加點日);
看見月亮,畫了個月牙月);
看見山,畫了三座山峰山);
看見水,畫了幾道波浪水)。
路過的群眾紛紛表示:"倉老師,您這畫畫水平還不如我家三歲娃呢!"
第二天,他開始造動詞:
看見刀砍木頭,創造了"伐";
看見人靠著樹休息,創造了"休";
看見手放在目上遠望,創造了"看"。
群眾繼續吐槽:"這都什麼抽象派作品?"
基本的象形字造完後,倉頡遇到了瓶頸:"這麼多字,怎麼記得住啊!"
某天他聽到黃帝在訓兒子:"你這孩子,又貪吃!"
倉頡靈機一動:""貪"字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