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聊的這位,堪稱上古時期“勵誌劇”的男主角,還是帶驚悚懸疑色彩的那種——
其彪悍程度,不輸任何爽文劇情。
奴隸當宰相?
何止!
人家還綁架過皇帝呢!
穿越回公元前十七世紀某天,有莘國王宮廚房。
鼎俎之間蒸氣彌漫,各種肉菜散發著誘人香醇。
角落裡蹲著一個身份低微的奴隸青年,正嫻熟處理食材,目光卻悄然越過厚重宮牆。
他的名字?
伊摯,但後世更常稱他為——
伊尹。
若以為他隻是拿著湯勺便安於廚房方寸,那你真是錯看了這少年目光中野心的火花。
身為奴隸,伊摯卻偏偏有文化、會技術、懂戰略。
尋常奴隸安於命運,他卻琢磨著利用廚房這信息寶庫——
王族口味、王公大臣偏好、宮廷宴會中透露出的政治風向……全被他視作情報。
這奴隸身份竟成了他最好的偽裝!
好比一個現代特工潛伏於五星酒店後廚,刀鏟案板便是武器,調味鹽梅如同密碼。
國王讚其廚藝精妙,竟未察覺這年輕人已暗自開始烹製自己的未來——
奴隸身份,終困不住靈魂深處那鴻鵠般的飛升誌向。
當時桀王統治的夏朝早已民怨沸騰,商部落的湯則如朝陽蓄勢待發。
伊尹看得真切:有莘這小地方怎能承載他伊摯的滔天野心?
他想去商湯帳下實現宏圖!
然而身為陪嫁物品奴隸),想被送走都身不由己啊!
“不如隨公主出嫁,說不定能得見商湯。”
伊尹對著銅鼎上模糊人影喃喃自語。
鼎內滾燙羹湯如岩漿翻騰,亦是他內心沸騰思緒。
於是乎,在那個公主外嫁之日,我們這位野心勃勃的廚子,作為“鍋碗瓢盆贈品套裝”中毫不起眼的一員隨行前往商部落。
這便如同現代社會中,一位才華橫溢之人的個人簡曆,被夾在一堆“買打印機附贈的免費硒鼓”清單中,毫不起眼地混入新環境。
然而金子總會發光——
伊尹深知機會從不降臨於靜坐等待。
某日商湯府邸廚房中,他突然做出驚人之舉:大鼎置於庭院中火之上,肉、菜、香料飛落其中,香氣霎時如無形之手探入堂內。
商湯嗅香而至,眼前這年輕廚者竟侃侃而談!
“食材有本味,五味各存,須調和,方為至味。
治國如烹鮮:君王如鼎之根本,臣工如同爐火燃料,人民似食材,法令政策便是調料。
恰到好處掌控火候,調和其味……此等平衡之道,便是治國真義啊!”
湯目瞪口呆,眼前奴隸不僅講烹飪,竟將整個家國之道都熬進這一鼎熱湯裡!
從此奴隸一躍而上台階成為湯的智囊和相國。
他輔佐商湯討伐夏桀,正如《尚書》所載:“伊尹相湯伐桀……升自陑,遂與桀戰於鳴條之野……”
鳴條戰役的塵埃落定,一位廚子不僅烹調了五味美食,更烹調了整個王朝的鼎革。
昔日手持湯勺的奴隸竟化為指揮千軍的軍師,曆史舞台上的轉折,時常便是這般出人意料。
商朝建立後,伊尹從烹飪大師搖身變為“國家時間管理大師”。
他的治國之道很接地氣:治大國若烹小鮮。
他起草法律,猶如書寫一張龐大的菜譜:鹽少許,梅子五顆,火候小偏中……
每一道法規都如精準的調料,為龐大王朝注入鮮活的滋味。
麵對複雜的政務,他提出“調和鼎鼐”理念——
各種勢力猶如五味,隻有恰如其分地調配方能成天下至味。
若貴族囂張跋扈,他就添加“限製特權”的鹽巴;
諸侯若起異心,他就投入“加強集權”的香料;
底層若遭遇重壓,他則添入“輕徭薄賦”的微酸梅子。
這哪裡僅是政治平衡術?
儼然是一套精確運轉的政治調味學!
他本人更是敬業典範,堪稱“行走的周工作計劃表”。
每日曙光未啟,他的馬車便已碾過清晨薄霧,巡視疆土如同巡視他的食材庫。
他體察民情之細致,連百姓家中米缸餘糧幾升、今日餐食幾許鹹淡都了然於心。
這嚴謹作風猶如星級主廚親自核查每棵備菜的鮮嫩程度——
在他眼中,萬千子民何嘗不是需要精心烹飪的食材?
王朝,便是他用畢生心血去精心調味的巨型料理。
商湯去世後,太子大丁早逝,次子外丙、三子仲壬相繼即位又相繼早逝。
最終,湯之孫太甲被推上王座。
問題來了:這位新王竟是個不著調的“熊孩子王”。
上朝?
沒意思!
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