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
從此,“巫山雲雨”成了男女歡愛的經典雅稱。
?《神女賦》:刻畫絕世姿容
如果說《高唐賦》是“故事梗概”,那麼《神女賦》就是“高清寫真集”。
它極儘鋪陳之能事,描寫了楚襄王夢中所見神女的絕世風采:
“其始來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進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她剛出現時,像太陽初升照亮屋梁;稍稍走近,皎潔如明月散發清光。)
“貌豐盈以莊姝兮,苞溫潤之玉顏。眸子炯其精朗兮,了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蛾揚兮,朱唇的其若丹。”
體態豐盈端莊,容顏溫潤如玉。眼眸明亮有神,眉毛彎曲如蛾須,朱唇紅如丹砂。)
但最關鍵的是,在這次夢中,神女“顓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乾”她端莊矜持,帶著微怒的神情,不可冒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她與襄王之間,是一種“精神戀愛”,可望而不可即。
經過宋玉的塑造,巫山神女的形象徹底豐滿起來:
?地點固定:巫山。
?行為特征:主動尋求情愛,但又保持矜持與距離。
?自然化身:朝雲暮雨,與山水融為一體。
?核心氣質:美麗、多情、縹緲、不可捉摸。
隨著時間推移,巫山神女早已超越了單純的“豔遇”對象,成為了中國文人筆下一個內涵極其豐富的文化意象。
1.愛情與欲望的象征
這是最直接的層麵。
“巫山雲雨”、“高唐夢”、“陽台路”都成了男女歡愛的代名詞,但比直白的表述更典雅、含蓄、富有詩意。
2.理想與追求的化身
對於文人而言,神女可望不可即的特性,很像他們追求的政治理想明君)、人生境界道)或藝術巔峰。
追求的過程充滿憧憬,但結果往往是失之交臂的悵惘。
如李白:“雲雨巫山枉斷腸”。
3.時光流逝與世事無常的感慨
雲聚雲散,雨來雨停,正如人世間的聚散離合、繁華易逝。
神女的飄忽不定,成了生命短暫和美好事物難以把握的隱喻。
如元稹:“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見過滄海的浩瀚,彆處的水就不足為奇;見過巫山的雲霞,彆處的雲都相形見絀。)
這裡的巫山雲,既是至高的愛情,也是無法複刻的美好過往。
4.仙道思想的寄托
在道教文化中,巫山是仙境,神女是仙女。
追求神女,也暗含了對長生不死、逍遙世外的向往。
巫山神女的意象,激發了無數文學藝術家的創作靈感:
?詩詞:從屈原《山鬼》的朦朧原型,到李白、杜甫、李賀、李商隱……幾乎所有唐代大詩人都吟詠過她。
她是唐詩中的“頂流ip”。
?戲曲:元雜劇《巫山女》、《高唐夢》等,將她的故事搬上舞台。
?繪畫:曆代畫家創作了無數《神女圖》、《巫山雲雨圖》,用筆墨描繪那份迷離之美。
為什麼巫山神女能有如此持久而巨大的魅力?
因為她觸碰了中國文化中幾個最深層的情結:
1.夢的補償:在禮教日益嚴格的社會,她提供了一個在夢中安全地釋放情感與欲望的通道。
2.美的極致:她代表了一種融合了自然、神聖與情欲的、無法被現實定義的完美女性美。
3.失落的永恒:她的核心氣質是“逝去”和“不可得”。
這種永恒的缺失感,恰恰最符合文人敏感、內省、略帶傷感的審美趣味。
巫山神女,早已不是一位具體的神隻。
她是中國文人用集體想象創造的一個夢,一個關於愛、美、追求與遺憾的,永遠做不完的夢。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