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王子亥賓於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綿臣殺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遂殺其君綿臣。”
這段記載信息量巨大:
1.地點:王亥客居“賓於”)有易氏。
有易氏大概在今河北易水流域,是北方一個強大的部落。
2.死因:“淫焉”。
這通常被解釋為“淫亂”,可能是與有易氏首領綿臣的妻子或族內女性有染。
但也可能有其他解釋,比如“貪圖對方的財物”,即因貿易糾紛而起殺心。
3.結果:有易氏首領綿臣殺死了王亥,並搶走了他的牛群“仆牛”)。
部落首領在對外交往中慘死,財物被奪,這對新興的商族是奇恥大辱,也是生存危機。
王亥死後,其弟王恒可能短暫繼位,但最終重任落在了王亥的兒子——
上甲微肩上。
麵對強大的有易氏,年輕的上甲微展現了卓越的政治和軍事才能。
他沒有貿然硬拚,而是采取了關鍵一步:“假師於河伯”。
?河伯是誰?
不是黃河之神,而是當時居住在黃河附近的一個強大部落,其首領也被稱為“河伯”。
他們可能與商族有姻親關係或共同利益。
?“假師”就是借兵。
上甲微成功說服河伯部落,組成聯軍,共同討伐有易氏。
這場戰爭可能持續了數年,最終結果是商族與河伯的聯軍大獲全勝:
?有易氏被滅或臣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首領綿臣被殺。
?被奪的牛羊財物被收回。
這場勝利,不僅僅是簡單的血親複仇,更是一場地緣政治的革命:
1.商族雪恥:威望空前提高。
2.勢力擴張:掃清了北方的一個強大對手,商族的勢力範圍得以向北擴展。
3.聯盟鞏固:與河伯的聯盟關係更加牢固。
上甲微通過一場成功的複仇戰爭,將商族帶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上甲微的功績,對商族而言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在他之後,商族的首領開始用天乾甲、乙、丙、丁……)來作為廟號,他是第一個,故稱“上甲”甲等第一號)。
後世商王在祭祀祖先時,對上甲微的尊崇達到了極致:
?在甲骨卜辭中,他被尊稱為“高祖甲”或“上甲”。
?商王經常舉行“報祭”、“侑祭”等最隆重的儀式來祭祀他,祭品豐厚,有時甚至用上百頭牛百羌)作為犧牲。
?在周祭按順序輪流祭祀所有先公先王)中,上甲微是起始點,是所有祭祀的開端。
為什麼他的地位如此崇高?
因為商族人認為,正是從上甲微開始,商族才真正走向強盛和有序。
他完成了從部落到國家雛形的關鍵一步。
王國維在《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中指出:“然則上甲微者,商之先公先王中,首有事實可記者也。”
他是連接傳說時代王亥)和曆史時代成湯建商)的關鍵橋梁。
上甲微的故事,雖然細節湮沒在曆史長河中,但其核心脈絡清晰可見。
它反映了遠古時代:
?血親複仇是社會凝聚和領袖權威建立的重要方式。
?聯盟政治是部落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策略。
?從部落到國家的演進,充滿了殘酷的征戰和英明領袖的抉擇。
他是一位活在甲骨文刻辭裡的英雄,是一位用複仇之火點燃王朝曙光的人。
通過他,我們得以窺見華夏文明在晨曦中的壯麗與磅礴。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