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三朝老將——趙充國_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8章 三朝老將——趙充國(1 / 2)

這一次讓我們將目光投向西漢軍事史上一位極為獨特的人物——

趙充國。

他並非衛青、霍去病那般光芒萬丈的進攻型統帥,而是一位深謀遠慮、老成持重的“戰略定盤星”。

他的一生,貫穿了漢武帝的開拓、漢昭帝的守成與漢宣帝的中興,最終在古稀之年,以其超越時代的戰略智慧,為帝國解決邊患樹立了不朽的典範。

趙充國的職業生涯,是一部西漢中期邊疆戰爭的“活字典”。

他出身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自幼生長於邊郡,精通“騎射”,也就是騎兵戰術,這是當時最頂尖的軍事專業技能。

他的“入職”和“晉升”,完全是在戰火中一步步淬煉出來的:

?武帝時期:一線業務骨乾。

他最初以“良家子”身份加入羽林騎皇家禁衛軍)。

後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身陷重圍,他率百餘名壯士突圍,身披二十餘處創傷,一戰成名。

此後,他逐漸升遷為中郎將、車騎將軍長史,在帝國對羌、氐等族的戰爭中積累了豐富的“地區管理”經驗。

?昭帝時期:大區總監。

漢昭帝時期,他因功封為後將軍,成為帝國高級軍事將領。

當武都郡氐人叛亂時,他受命平亂,展現出不單靠武力,更善於政治瓦解的手腕,成功安定地方。

可以說,在漢宣帝即位時,趙充國已是帝國軍界一位德高望重、經驗極其豐富的“元老級副總裁”,對帝國的西部和北部“市場”邊疆形勢)了如指掌。

公元前63年,西漢西部邊境風雲突變。

先零羌的首領聯合本族各部,與匈奴交通,解除舊約,結成聯盟,對漢朝河西走廊構成了嚴重威脅。

一旦羌亂與匈奴聯手,帝國花費巨大代價打通的絲綢之路將麵臨斷絕的危險。

麵對危機,漢宣帝召集群臣商議。

此時,趙充國已七十三歲高齡。

當宣帝問誰可為主將時,趙充國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比老臣更合適的人選了。”

然而,朝廷的主流意見是派遣年輕將領,進行快速打擊。

一位叫義渠安國的官員被派去處理,他卻采取了極其愚蠢的“暴力裁員”策略,誘殺羌人首領,激化了矛盾,導致羌族各部聯合反叛,攻城略地,局勢徹底失控。

事實證明,趙充國的判斷是正確的。

宣帝這才緊急征詢他的意見。

趙充國沒有急於請戰,而是先進行了深刻的“市場分析”:

1.精準定位主要對手:他指出,羌族各部並非鐵板一塊。

真正鐵心反漢的是先零羌,其他如?、開等部隻是被脅迫的。

應采取“打擊首惡,安撫脅從”的分化策略。

2.反對盲目擴張:有官員提議趁機在羌地屯田,作為進攻匈奴的基地。

趙充國力排眾議,認為這是“舍近求遠,空耗國力”,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羌地。

他的分析鞭辟入裡,漢宣帝完全采納。

於是,這位七十三歲的老將,掛帥西征。

趙充國率軍抵達前線後,並沒有立即發動總攻,而是采取了被後世譽為典範的“攻心戰”和“持久戰”策略。

1.堅守不戰,挫敵銳氣:羌人多次挑戰,趙充國命令部隊堅守營壘,養精蓄銳。

羌人以為他怯戰,逐漸鬆懈。

此舉極大地消耗了羌人的士氣和糧草。

2.恩信招撫,分化瓦解:他嚴格命令部下不得焚燒羌人村落、踐踏農田。


最新小说: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什麼我的光之力是黑神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