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漢元帝劉奭:溫室中成長的“仁弱”接班人_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 > 第71章 漢元帝劉奭:溫室中成長的“仁弱”接班人

第71章 漢元帝劉奭:溫室中成長的“仁弱”接班人(2 / 2)

填補這個真空的,主要是兩股勢力:

1.外戚集團:元帝即位後,尊封母族許家)和妻族王家)。

這些外戚開始進入權力核心。

雖然元帝時期外戚專權尚未達到後來王莽那樣的程度,但已經埋下了禍根。

宣帝時期被嚴格抑製的外戚勢力,從此開始重新抬頭。

2.宦官集團:這是元帝時期最顯著的政治毒瘤。

由於皇帝無法直接處理所有政務,他必然要依賴身邊的親密侍從——宦官。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顯。

石顯的專權之路,是元帝朝政治腐敗的典型縮影:

?石顯精通法律,善於揣摩上意,又身為宦官,無外黨,讓元帝覺得他“精專可信任”。

?元帝因身體多病,不便理事,認為石顯“久典樞機,中人無外黨”,於是將政務委任於他。

石顯因此“貴幸傾朝”,百官皆畏之。

?石顯勾結外戚,陷害忠良,如前將軍蕭望之、光祿大夫周堪等一批正直的儒臣,均遭其迫害,或自殺,或被貶。

元帝雖知蕭望之是賢臣,但在石顯的蒙蔽和讒言下,往往無法做出正確決斷,事後又追悔不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充分暴露了他的昏庸和軟弱。

皇權“懸浮”,政事委於下官,使得漢元帝實際上從帝國的“首席執行官”,變成了一個被權臣和宦官包圍的“象征性董事長”。

帝國的決策中心從皇帝轉移到了他身邊的權幸小人手中,朝綱開始紊亂。

在內部政治趨於腐敗的同時,社會危機也開始顯現:

?土地兼並加劇:由於中央控製力減弱,豪強地主趁機大肆兼並土地,大量農民破產流亡,成為流民,社會不穩定因素增加。

?經濟壓力增大:元帝雖然采取過一些減免賦稅、賑濟災民的措施,但龐大的官僚體係和宮廷開支依然沉重。

為緩解財政壓力,他甚至一度下令“罷鹽鐵官”,後因阻力太大而恢複,這反映了政府經濟政策的搖擺。

?邊疆政策轉向保守:相比於武帝、宣帝時期的積極開拓,元帝在邊疆問題上趨於保守。

雖然有名將陳湯發出“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言並誅滅北匈奴郅支單於,但這更多是前線將領的果敢行動。

整體上,元帝朝對西域的控製力已不如前,為後來西域的失控埋下伏筆。

公元前33年,漢元帝在位十六年後病逝。

他留給繼任者漢成帝的,是一個表麵平靜、內裡卻已開始腐朽的帝國。

漢元帝劉奭的悲劇在於:他個人品德無虧,甚至堪稱仁厚,但他的“仁”是一種缺乏智慧和魄力的“婦人之仁”。

他理想化地試圖用純粹的儒家道德來治理一個龐大的帝國,卻親手解除了維持帝國高效運轉的法製武裝。

他因自身的軟弱,放任甚至促成了宦官、外戚專權的局麵,徹底打破了自漢宣帝以來精心維持的政治平衡。

他不是一個暴君,卻是一個典型的昏君。

他的“柔仁好儒”,非但沒有帶來儒家理想中的太平治世,反而成為了西漢王朝由盛轉衰的“加速器”。

從他開始,西漢的皇權不可逆轉地走向衰落,朝政日益腐敗,最終為其後外戚王莽的篡漢,鋪平了道路。

漢元帝的統治,奏響了西漢帝國覆亡的悲愴序曲。

喜歡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請大家收藏:()曆史脫口秀:從三皇五帝到溥儀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