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從秩序同盟信息庫中獲取的坐標,林硯穿越了數個平靜的星域,最終抵達了那片被稱為“靈能失落域”的區域。
甫一進入這片星域的邊界,一種明顯的“滯澀”感便撲麵而來。
並非物質層麵的阻礙,而是規則層麵的“貧瘠”。在這裡,原本應該無處不在、活躍躍動的靈能粒子,變得極其稀薄、惰性,仿佛被某種無形的力量強行壓製、抽離。星空依舊璀璨,星辰依舊運轉,但整個空間卻彌漫著一種令人不適的“死寂”,仿佛宇宙在這裡失去了某種鮮活的色彩。
林硯能感覺到,自身混沌之力的運轉都受到了一絲細微的影響,雖然遠不足以構成威脅,但也證明了這片區域規則異常的程度。
他放緩速度,如同一個細致的醫生,開始診斷這片星域的“病症”。
神識如同無形的波紋擴散開來,仔細感知著靈能規則的流向。他發現,所有的靈能粒子,都在朝著這片星域的核心區域,一個被標記為“默然星團”的方向,緩慢而持續地流失。仿佛那裡有一個無形的、巨大的“漩渦”,在貪婪地吞噬著一切靈能。
他朝著“默然星團”的方向前行。
沿途,他看到了靈能文明衰落的證據。一些星球上,殘留著宏偉卻已廢棄的靈能尖塔,城市廢墟中還能看到依靠靈能驅動的交通工具和設施的殘骸。這些文明曾經顯然高度依賴靈能,但當靈能莫名沉寂後,它們的輝煌便如同沙灘上的城堡,迅速垮塌,隻留下無言的悲涼。
他甚至在一個瀕死的星球上,遇到了最後一批掙紮求生的原住民。他們形態枯槁,額間原本應該閃耀的靈能晶紋黯淡無光,眼神中充滿了麻木與絕望。他們試圖用殘存的技術維持生存,但失去了靈能這一核心能源,他們的文明已然走到了儘頭。
林硯沒有現身,隻是默默掠過。文明的興衰是宇宙的常態,他無法,也無意為每一個逝去的文明挽歌。他的目標是找到問題的根源,防止這種“靈能沉寂”現象進一步擴散,危及更廣闊的星域。
隨著不斷深入,靈能濃度越來越低,幾乎達到了真空狀態。連星辰的光芒似乎都因此而變得有些黯淡。
終於,他抵達了“默然星團”的核心。
眼前的景象,讓他目光一凝。
星團的核心,並非黑洞或特殊天體,而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由無數暗灰色、非金非石的物質構成的蜂巢狀結構!
這個結構靜靜懸浮在虛空中,其規模堪比一個恒星係!無數六邊形的孔洞遍布其表麵,深邃不見底。而那吞噬了整個星域靈能的無形力量,正是從這些孔洞中散發出來!
更讓林硯感到驚異的是,從這個蜂巢結構上,他感受到了一種極其古老、極其冰冷、與已知任何生命或科技造物都截然不同的氣息。它不像“虛無噬源獸”那樣充滿主動的吞噬欲望,也不像秩序同盟的造物那樣帶有明確的規則目的性。
它更像是一個……自然形成的、功能單一的宇宙奇觀?或者說,一個失控的、遵循著某種簡單本能的天體級“器官”?
林硯嘗試將神識探向那蜂巢結構。
然而,他的神識在靠近那些孔洞時,竟也如同泥牛入海,被一股無形的力量迅速吸收、消弭!連神識這種純粹的精神能量,也無法逃脫被吞噬的命運!
這東西,在吸收一切形式的“靈性”力量!
他眉頭微蹙,再次引動一絲混沌之氣,小心翼翼地靠近。
這一次,情況有所不同。混沌之氣作為萬物本源,其層次顯然高於單純的靈能。那蜂巢結構的吞噬之力在接觸到混沌之氣時,雖然依舊試圖吸收,但其效率大大降低,並且顯得有些“遲疑”,仿佛無法完全解析這種更高級的能量。
趁此機會,林硯的混沌之氣如同最纖細的探針,成功滲入了一個孔洞之內。
瞬間,一股龐大而混亂的信息湧入他的感知!
他“看”到了無數靈能文明輝煌與衰落的碎片影像,聽到了億萬生靈在失去靈能時的祈禱與哀嚎,更感知到了一股沉澱了不知多少萬年的、由純粹“靈性寂滅”意念構成的悲傷與絕望的海洋!
這個蜂巢結構,似乎在漫長的歲月中,無意間吸收並儲存了整個星域所有靈能文明消亡時,散發出的那種最極致的“靈性終結”意念!這些負麵意念的量級太過龐大,竟然反過來扭曲了當地的靈能規則,形成了一種持續不斷的、針對一切靈能的“抑製力場”!
它本身或許並無惡意,隻是一個被動的“記錄者”和“儲存器”。但其所儲存的“內容”,卻成了持續扼殺這片星域靈能生命的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