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廟已經快被人遺忘了。
它坐落在江岸一個偏僻的角落。廟宇的牆壁布滿了青苔和裂縫。屋頂的瓦片也殘缺不全,露出一個個黑洞洞的豁口。風從那些豁口灌進去,發出嗚嗚的,像鬼哭一樣的聲響。
廟裡,那尊泥塑的河神像也早已麵目全非。一半的臉已經剝落,露出了裡麵黃色的泥胎。另一隻眼睛也被鳥雀啄空,留下一個黑洞洞的窟窿,顯得詭異而陰森。
這裡已經很多年沒有香火了。
隻有阿木會定期地過來。
他是這一代的“守江人”,是阿生的孫子。
他不像他的爺爺那樣對江神懷著近乎盲目的敬畏。他讀過書,見過外麵的世界。他知道科學能解釋很多東西。
但是他還是繼承了這份職責,因為他的血液裡流淌著對這條江的尊重。
今天,他來修繕這座破敗的廟宇。
他拿著工具,清理地上的積塵和枯葉。當他清理到那尊河神像的腳下時,他的鐵鍬突然碰到了一個硬物。
“當啷”一聲,清脆而沉悶。
阿木蹲下身,撥開厚厚的塵土。他發現神像的腳下有一塊鬆動的地磚。
他用鐵鍬撬了一下,那塊地磚應聲而起。下麵是一個小小的暗格。
暗格裡放著一個巴掌大的鐵盒子。盒子已經鏽跡斑斑,上麵還掛著一把同樣鏽蝕的小鎖。
阿木的心跳不由得加速了。
他知道他可能發現了什麼了不得的東西。
他找來一塊石頭砸開了那把小鎖。
盒子被打開了。
裡麵沒有金銀財寶,隻有一本用油布包裹得嚴嚴實實的冊子。
阿木小心翼翼地解開油布。一股混合著黴味和陳舊血腥味的氣息撲麵而來。
那是一本冊子,一本用粗糙黃紙裝訂的冊子。封麵已經泛黃發黑,上麵用墨寫著兩個蒼勁而古樸的大字:
“撈屍”。
阿木的手微微地顫抖了一下。他知道,這是什麼。
這是傳說中的撈屍人“手冊”,是他們這個行當最核心的規矩。
他懷著一種近乎朝聖的心情,緩緩地翻開了第一頁。
紙頁很脆,仿佛一碰就會碎裂。
上麵用瘦硬的小楷記錄著各種撈屍的規矩:
“子時不撈屍,陰氣最重,易撞邪。”
“見紅衣不回頭,紅衣怨氣最盛,回頭必被纏。”
“開棺前先敬酒,敬的不是死人,是那條‘路’。”
……
一頁一頁,阿木看得入了神。
這些規矩他從小就聽爺爺念叨過,很多都能背下來。但第一次看到被文字莊重地記錄下來,他還是感到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震撼。
這不是迷信,這是用無數前輩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經驗,是他們賴以生存的規則。
他一頁頁翻著,心情也從最初的激動慢慢變得平靜而肅穆。
他仿佛能看到一個個沉默的身影,在漆黑的江麵上撐著船,用一根鐵鉤去打撈那些冰冷的東西。
他能感覺到他們的恐懼和無奈,也能感覺到他們麵對未知時近乎固執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