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鳴團隊的剪輯室裡,鍵盤敲擊聲和視頻軌道的拖拽聲交織到深夜。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透過百葉窗時,一段三分半鐘的高光集錦已經導出——畫麵裡,陳一鳴作為大前鋒,在油漆區與罰球線之間來回穿插,時而接隊友傳球完成暴扣。
時而低位背身單打戴維斯,用一個轉身虛晃晃開防守,擦板命中。視頻的標題格外吸睛:《男籃的未來之星陳一鳴,正麵硬剛歐文、愛德華茲、戴維斯三狀元!》。
不到兩小時,這段視頻便鋪滿了國內各大體育平台的首頁,合作的主流媒體更是同步推送。
標題從“中國男籃新希望”到“黃種人前鋒的力量對抗”,層層遞進地點燃著球迷的熱情。
視頻裡的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精心挑選:陳一鳴搶下防守籃板,長傳發動快攻,甩開愛德華茲的追防後上籃得手;
麵對戴維斯的低位防守,他轉身勾手命中;末節關鍵時刻,他接隊友傳球突破分球,助攻另一位隊友命中三分。
籃球愛好者們像是被注入了一劑強心針,評論區瞬間沸騰。
“我的天!陳一鳴這身體對抗,居然能頂住戴維斯?”
“作為大前鋒,他的機動性也太強了,快攻那一下比後衛還快!”
“看的我熱血沸騰,中國男籃終於有能打硬仗的內線了!”
討論很快從體育社區蔓延到社交平台,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的人都參與進來:
工地上的塔吊司機趁著休息刷視頻,用帶著灰塵的手指打字:“不懂戰術,但看著咱中國人跟外國明星打球不落下風,就覺得過癮!”
高中籃球教練把視頻轉發到球隊群:“都看看陳一鳴的低位腳步,你們平時練的轉身虛晃,就該這麼用!”
剛生完孩子的寶媽抱著寶寶留言:“哄睡間隙看的,最後那個助攻太妙了,差點把寶寶吵醒!太燃了!”
也有冷靜的球迷提出疑問:“總覺得哪裡不對,戴維斯的防守怎麼看著有點‘軟’?以他的噸位,不該被陳一鳴輕易轉身啊。”
做視頻剪輯的上班族留言:“作為同行,我得說一句,這剪輯痕跡有點重,好幾個鏡頭銜接不自然,而且陳一鳴身邊那個戴帽子的隊友,怎麼全程沒正麵?”
真正的質疑,來自一檔籃球評論直播。前cba退役球員、如今做籃球評論的張磊,對著鏡頭直接點開了這段視頻,暫停在陳一鳴背身單打戴維斯的畫麵,語氣篤定:
“先不說剪輯的問題,咱先聊聊陳一鳴這個人。他是籃協近幾年極力打造的種子球員,這沒錯,但彆忘了,他才是個高中生。之前在體校打u17世界杯,雖然場均15+8的數據確實亮眼,可那是青少年賽場。他去美國讀了幾年書,頂多打打高中聯賽和野球,對抗強度跟nba級彆差著檔次。”
他頓了頓,手指在屏幕上圈出歐文、愛德華茲和戴維斯的身影:“對麵是什麼配置?三個nba狀元!歐文和戴維斯就算到了職業生涯末期,那也是經過十幾年職業賽場打磨的,防守意識、身體對抗、經驗都擺在那;愛德華茲正是當打之年,身體素質爆炸。就這三個人,就算隨便打打,也不至於輸給一個以高中生陳一鳴為核心的隊伍吧?”
張磊的話剛落,同場的嘉賓、前男籃國家隊助理教練王峰立刻點頭認同:“老張說得對。我看過陳一鳴在u17的比賽,他的優點是腳步靈活、投籃穩定,但缺點也明顯——力量不足,麵對成年高強度對抗時,技術動作容易變形。視頻裡他能頂住戴維斯的防守轉身,這在現實裡,以他目前的力量儲備,幾乎不可能。”
另一位嘉賓、籃球戰術分析師李萌則補充道:“從戰術層麵看更奇怪。陳一鳴作為大前鋒,視頻裡卻頻繁出現在後衛的進攻路線上,一會兒持球突破,一會兒外線投籃,完全打亂了他的位置職能。而且你們注意到沒?每次他要被斷球或者進攻受阻時,鏡頭總會‘恰好’切走,下一個畫麵就是他得分或者助攻——這不是球員能力問題,是剪輯在‘造神’。”
“所以關鍵點根本不在陳一鳴身上。”張磊接過話頭,指向畫麵角落裡那個戴帽子的模糊身影——那人穿著連帽衛衣,帽子壓得極低,幾乎遮住了整張臉,隻能看到一截線條利落的下頜,
“你們看他這兩個隊友,尤其是這個戴帽子的,鏡頭基本不給正麵,也沒他的個人進攻畫麵。能贏三個狀元,靠的肯定是這兩個被刻意隱藏的人,陳一鳴隻是被推到台前的‘幌子’,懂球的都知道,咱們國內球員屬於嚴重的吃外線,就陳一鳴這幾個球,沒個頂級外線給他喂餅擋拆,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這場直播的片段很快被剪成短視頻傳播,瞬間引發了全網“逐幀分析潮”。一群專業球迷抱著電腦,一幀一幀拆解視頻:
有人發現陳一鳴的每一次出手時機都恰到好處,順著鏡頭回溯,才注意到那個戴帽子的隊友,總能提前站在戴維斯的協防路線上,用精準的擋拆為他創造空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