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現坐在紫宸殿的檀木禦案後,指尖輕輕敲擊著案上那份來自波斯都護府的密報。密報的字跡潦草,卻字字透著阿拉伯半島的血火——第四任哈裡發阿裡在庫法城遇刺身亡,倭馬亞家族的穆阿維葉立刻在大馬士革自立為“哈裡發”,而哈希姆家族則擁立阿裡之子哈桑為“正統哈裡發”,兩大派係已在幼發拉底河沿岸爆發三次大規模衝突,死傷逾萬。
“陛下,這伊斯蘭教內部的紛爭,倒與前世如出一轍。”侍立一旁的太史令輕聲感歎,“穆聖生前未明確繼承人,本就為後世權爭埋下隱患,如今對外擴張無路,內部矛盾更是徹底爆發了。”
耶律現抬眸,目光落在禦案旁懸掛的《阿拉伯半島局勢圖》上。圖中,代表倭馬亞家族的紅色區域與代表哈希姆家族的綠色區域,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犬牙交錯,中間用黑色虛線標注的“衝突帶”,已密密麻麻畫滿了小叉——那是雙方交戰的戰場。
“相似是必然的。”耶律現拿起密報,指尖劃過“倭馬亞家族拉攏敘利亞貴族,哈希姆家族爭取麥地那信徒”的字句,“穆聖是宗教領袖,卻不是合格的政治家。他靠著宗教狂熱凝聚起阿拉伯部落,卻沒建立穩固的繼承製度,就像蓋房子隻搭了屋頂,沒打地基,一旦沒了對外擴張的‘粘合劑’,房子自然會塌。”
他想起穿越前讀的伊斯蘭史——前世阿裡遇刺後,倭馬亞家族同樣靠著武力奪取哈裡發之位,建立倭馬亞王朝,而哈希姆家族的追隨者則形成“什葉派”,與倭馬亞家族的“遜尼派”對立,從此伊斯蘭教陷入千年分裂。這一世,雖有遼國的乾預,可根源性的繼承問題未解決,曆史終究還是走向了相似的軌跡。
“陛下,據密探回報,穆阿維葉已派人去埃及,想從遼商手中購買兩千支後膛步槍,還承諾將亞曆山大港的轉口稅降低三成;哈桑也不甘示弱,派使者去也門,想用麥地那的香料貿易權,換希木葉爾部落的火炮支援。”太史令繼續稟報,語氣帶著幾分擔憂,“若是任由他們購買武器,阿拉伯半島的戰亂怕是要持續許久。”
耶律現卻笑了,將密報扔回禦案:“持續才好。他們打得越凶,就越沒精力琢磨著擴張,也越需要依賴咱們的武器和商路。”他頓了頓,對內侍吩咐,“傳朕旨意,讓波斯都護府告知遼商,武器可以賣,但價格要比賣給也門部落高五成;另外,告訴穆阿維和哈桑,誰先向遼國稱臣,誰就能獲得優先供貨權。”
內侍躬身應下,太史令卻有些不解:“陛下,若是他們中有一方稱臣,豈不是會增強其勢力,導致另一方被滅?這樣反而可能讓阿拉伯半島統一。”
“統一不了。”耶律現搖了搖頭,走到地圖前,指著麥地那和大馬士革,“穆阿維葉代表的倭馬亞家族,本就與敘利亞、埃及的貴族勾結,信奉‘強權即公理’;哈桑代表的哈希姆家族,雖有穆聖後裔的正統名分,卻隻得到麥地那、也門的信徒支持,雙方根基不同,矛盾早已深入骨髓。就算一方靠著咱們的武器獲勝,另一方的殘餘勢力也會繼續反抗,永遠成不了氣候。”
正如耶律現所料,遼國的“條件”傳到阿拉伯半島後,兩大派係不僅沒停火,反而打得更凶了。
穆阿維葉在大馬士革的宮殿裡,看著遼商送來的後膛步槍,臉色陰沉。他派去埃及的使者帶回消息,遼商雖同意賣槍,卻要價極高,還提出要他向遼國稱臣——這對自視甚高的倭馬亞家族而言,無疑是奇恥大辱。
“遼國人這是趁火打劫!”穆阿維葉將步槍摔在地上,槍托磕出一道裂痕,“可若是不買,哈桑從也門換來的火炮,遲早會轟開大馬士革的城門!”
旁邊的敘利亞總督趕緊勸道:“哈裡發,稱臣不過是個名義。隻要咱們拿下哈希姆家族,統一阿拉伯半島,到時候再跟遼國人翻臉也不遲。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打贏這場仗!”
穆阿維葉沉默許久,終究還是點了頭。他知道,沒有遼國的武器,他根本不是哈桑的對手——哈桑從也門換來的十門迫擊炮,已在幼發拉底河沿岸轟垮了他三座軍營,再拖下去,他的勢力遲早會被瓦解。
而在麥地那,哈桑同樣麵臨著兩難的抉擇。希木葉爾部落雖同意提供火炮,卻要求他用麥地那的香料貿易權交換——那是哈希姆家族唯一的財源,一旦交出,以後就隻能靠信徒的捐贈度日。
“遼商和部落首領,都在趁火打劫!”哈桑坐在穆聖曾經的居所裡,看著桌上的火炮采購清單,手指因憤怒而顫抖,“可若是沒有火炮,穆阿維葉的步槍隊遲早會攻進麥地那,到時候咱們連正統的名分都保不住!”
他的謀士歎了口氣:“少主,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咱們可以先交出香料貿易權,等打敗穆阿維葉,再想辦法從遼國人手中奪回來。畢竟,您是穆聖的後裔,才是正統的哈裡發,這一點,永遠不會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哈桑閉上眼,終究還是在清單上簽了字。他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在熱武器麵前,正統名分毫無意義,隻有足夠的武力,才能保住家族的傳承。
兩大派係的武器很快到位,阿拉伯半島的戰亂升級到了新的程度。穆阿維葉的步槍隊在敘利亞平原上所向披靡,哈桑的火炮則在麥地那周邊築起了防線,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卻始終無法徹底消滅對方。
而遼國,則成了最大的受益者。遼商靠著向雙方出售武器,短短半年就賺了近千萬遼銀幣;波斯都護府則借著調解的名義,趁機控製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灌溉係統,讓阿拉伯半島的糧食產區徹底依賴遼國的管理。
“陛下,穆阿維和哈桑都已派人來洛陽,願意向遼國稱臣,還請求陛下派人去調解雙方的衝突。”內侍拿著兩份國書,快步走進殿內。
耶律現接過國書,掃了一眼上麵的“稱臣”字樣,嘴角勾起一抹冷笑:“調解?他們不過是打累了,想借咱們的名義休戰罷了。”他頓了頓,對太史令說,“你覺得,咱們該怎麼‘調解’?”
太史令想了想,回道:“陛下,不如將阿拉伯半島一分為二,讓穆阿維葉統治敘利亞、埃及,哈桑統治麥地那、也門,雙方以幼發拉底河為界,互不侵犯。這樣既能讓他們繼續互相牽製,又能讓咱們穩穩掌控住雙方的商路和武器供應。”
“正合朕意。”耶律現點點頭,拿起朱筆,在地圖上的幼發拉底河旁畫了一條紅線,“就按你說的辦。另外,告訴他們,若是敢越過紅線,朕就會停止向他們出售武器,還會支持對方進攻。”
旨意傳到阿拉伯半島後,穆阿維和哈桑雖不甘心,卻也隻能接受。他們都清楚,沒有遼國的支持,自己根本無法消滅對方,與其繼續消耗,不如先休戰,再圖後事。
從此,阿拉伯半島正式分裂為兩部分,倭馬亞家族和哈希姆家族以幼發拉底河為界,互不侵犯,卻也互不承認——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對立,從此在遼國的乾預下,成了阿拉伯半島無法愈合的傷口。
耶律現站在觀星台上,望著西方的星空,心中滿是感慨。前世那個橫跨歐亞非的阿拉伯帝國,這一世不僅沒能擴張,反而陷入了永久的分裂;而這一切,不過是因為他提前掐斷了他們的擴張之路,又利用了他們內部的繼承矛盾。
“曆史或許相似,但結局可以改變。”耶律現輕聲自語,指尖劃過星空,仿佛看到了阿拉伯半島上永不熄滅的戰火,看到了遼商穿梭於雙方領地的商隊,看到了一個被遼國牢牢掌控的,永遠分裂的伊斯蘭世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