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王都平壤的宮殿內,氣氛格外微妙。殿中陳列著數十件鐵器——龍紋劍泛著冷冽寒光,輕輕劃過木樁便切口平整;鐵甲片疊壓緊密,用匕首戳刺竟隻留下一道淺痕;連尋常的鐵箭頭,都比高句麗自產的鋒利數倍。高句麗的國王高元與滿朝文武圍在這些鐵器旁,目光灼灼,不少人甚至忍不住伸手觸摸,眼神裡滿是渴望。
站在一旁的遼國使臣李默,嘴角噙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緩緩開口:“大王,諸位大人,這些便是我大遼最新煉製的軍械。您看這龍紋劍,用的是我遼地特有的焦炭煉鋼法,百煉而成,削鐵如泥;這鐵甲,每一片都經過水利鍛打,輕便又堅韌,尋常弓箭根本無法穿透。”
高元拿起一把龍紋劍,入手沉甸甸的,劍柄纏繞著防滑的獸皮,握感極佳。他輕輕揮了揮,劍風呼嘯,心中驚歎不已——高句麗的冶鐵技術本就落後,打造的鐵刀往往用不了多久就會生鏽卷刃,與遼國的軍械比起來,簡直是天差地彆。
“貴使,不知貴國是否願意將這些軍械賣給我高句麗?”高元放下長劍,語氣急切地問道。如今高句麗剛從隋朝第二次征伐中喘息過來,深知隋軍實力強大,若能得到遼國的精良軍械,無疑能大大增強國防力量。
李默卻微微皺眉,露出為難的神色:“大王,不瞞您說,我大遼與大隋乃是藩屬關係,隋帝注:此處用“隋帝”而非“隋煬帝”,符合當時稱謂習慣)對軍械管控極嚴。上次隋帝征伐貴國,因關中叛亂才倉促撤軍,如今隋國內部漸穩,以隋帝好大喜功的性子,難保不會再次出兵。我大遼雖有心助您,卻也不敢公然違抗隋帝,觸怒大隋啊。”
這番話恰好戳中了高句麗君臣的痛點。他們最忌憚的便是隋朝的再次征伐,此刻聽聞遼國願暗中相助,高元連忙說道:“貴使放心!若貴國肯賣軍械給我們,我們絕不對外聲張,隻說是我們自己煉製的!所需財物,我高句麗絕不虧待!”
滿朝文武也紛紛附和,有的說願意用糧食交換,有的說願意拿出高句麗特產的人參、珍珠,隻求能買到遼國的軍械。李默見目的達成,便“勉為其難”地答應:“既然大王與諸位大人如此懇切,我便回去稟報我家可汗,願暗中與貴國交易。隻是我遼地冶鐵成本頗高,軍械價格可能會略高一些,還望大王海涵。”
“不高!不高!”高元連忙擺手,“隻要軍械精良,價格不是問題!”
消息傳回遼國時,耶律現正在國庫中查看新入庫的財物。聽到李默的稟報,他忍不住拍腿大笑,指著滿庫的金銀、糧食和皮毛,對身邊的耶律剌葛說:“你看看,這高元還真是個冤大頭!我賣給他們的,不過是咱們篩選下來的殘次品——龍紋劍的刃口沒磨到最鋒利,鐵甲片的接口也沒處理好,可就這,他們還當成寶貝,願意花大價錢買!”
耶律剌葛也笑著點頭:“可不是嘛!咱們在柳城榷場賣給隋朝的軍械,是一等品,他們給的價錢也高;賣給高句麗的是殘次品,價錢卻一點不低。這一進一出,咱們賺翻了!”
耶律現拿起一塊從高句麗換來的黃金,在手中掂量著,眼中滿是笑意:“還是戰爭好啊!隋朝要打高句麗,需要軍械;高句麗要防隋朝,也需要軍械。咱們夾在中間,正好做這個生意。等賺夠了錢,咱們再擴充鐵浮屠營,打造更多的軍械,到時候不管是隋朝還是高句麗,都得看咱們的臉色!”
此時的遼國國庫,早已不是當初那般空虛。從隋朝榷場換來的絲綢、糧食,轉手就能賣給草原其他部落;從高句麗賺來的金銀、人參,又能用來購買中原的技術和工匠;再加上鹽鐵貿易的持續盈利,遼國的財富如同滾雪球般增長,國庫充盈得幾乎裝不下。
草原上,新加入遼國的部落首領們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分紅。室韋部落的首領巴彥捧著沉甸甸的絲綢和白銀,笑得合不攏嘴。他以前在草原上放羊,一年到頭也賺不到幾匹布,如今加入遼國才半年,分到的紅利就比他放十年羊賺的還多。
“還是加入大遼好啊!跟著成吉思汗,有鹽吃、有鐵用,還能分到這麼多錢!”巴彥對著身邊的其他首領感慨道,“以前我還擔心跟著大遼會吃虧,現在看來,這是我這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
其他首領也紛紛點頭,有的穿著新換的絲綢袍子,有的腰間掛著遼國打造的鐵刀,一個個臉上滿是自豪。他們舉起酒碗,高聲喊道:“成吉思汗萬歲!大遼萬歲!”
歡呼聲在草原上回蕩,傳到耶律現的氈帳裡。耶律現站在帳前,望著遠處歡慶的部落民眾,心裡滿是欣慰。他知道,財富和紅利不僅能讓部落首領們信服,更能讓普通牧民們過上好日子,而隻有民心所向,大遼才能真正強大起來。
“高元啊高元,你以為買了我的軍械就能擋住隋朝?”耶律現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你可不知道,你買的不僅是殘次品,更是催命符。等隋朝和高句麗打得兩敗俱傷,就是我大遼崛起的時候!”
夕陽西下,草原上的炊煙嫋嫋升起,國庫中的金銀在餘暉下泛著耀眼的光芒。耶律現知道,大遼的崛起之路,才剛剛走上正軌,而接下來,他要做的,便是等待一個最佳的時機,讓大遼真正屹立於天下之巔。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