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兩岸的土地剛褪去春寒,耶律現便帶著工匠們來到田間,身後跟著幾個捧著新式農具的侍從。新打造的曲轅犁泛著鐵光,犁鏵鋒利,犁架輕便;旁邊的鋤頭、鐮刀也都是用精鐵打造,比中原的農具還要趁手。可當他看到契丹人耕種的場景時,手裡的曲轅犁差點掉在地上——
隻見幾個契丹牧民拿著火把,正圍著一片草地放火,濃煙滾滾,野草劈啪作響。火滅之後,他們隨手將粟米種子撒在焦黑的土地上,連土都不翻,就拍了拍手,準備騎馬離開。耶律現急忙攔住他們,又氣又笑地問道:“你們就這麼種地?不翻土、不除草,就把種子撒下去?”
牧民們愣了一下,其中一個年長的牧民撓撓頭,說道:“可汗,咱們契丹人一直都是這麼種的啊!燒了野草當肥料,種子撒下去,等冬天再去草叢裡找粟米,能收多少全看長生天保佑。”
“保佑?”耶律現差點被氣笑,“就這麼種,能收十斤都算多的!難怪以前你們總吃不飽,活該餓死!”話一出口,他又覺得不對——自己現在也是契丹可汗,罵“草原蠻子”不就是罵自己嗎?隻能無奈地歎了口氣,指著遠處的土地說道:“你們看看中原的農夫,人家翻土、除草、施肥,一畝地能收上百斤粟米,哪像你們這樣靠天吃飯?”
牧民們麵麵相覷,他們從未見過中原人種地,也不知道種地還能有這麼多講究。耶律現看著他們茫然的樣子,心裡一陣鬱悶——有好農具卻沒人會用,就像有好刀卻不會揮舞,純屬浪費。他當即決定,必須找懂農耕的人來教契丹人種地,否則再多的農具也沒用。
當天下午,耶律現便讓人去隋朝邊境招募流民。此時隋朝與高句麗連年征戰,百姓們要麼被征召入伍,要麼被賦稅盤剝得家破人亡,不少人逃到邊境,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契丹使者找到他們時,流民們正蜷縮在破廟裡,啃著樹皮草根,聽到遼國願意給田、給地、給農具,還能讓他們安居樂業,頓時激動得熱淚盈眶。
“真……真的給我們田地?還給農具?”一個名叫王二的流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以前在中原種了一輩子地,卻因為交不起賦稅,被地主奪走了土地,隻能四處逃亡。
使者笑著點頭:“當然是真的!我們可汗說了,隻要你們願意去遼國種地,不僅給你們自由民身份,還分你們每畝地,春天發農具,秋天收獲的糧食,你們自己留七成,隻需要交給汗國三成即可。”
流民們歡呼起來,紛紛收拾行李,跟著使者往遼國趕。短短半個月,就有上千名中原流民來到遼河兩岸,其中大多是經驗豐富的農夫。耶律現親自接見他們,將新打造的曲轅犁、鋤頭分給他們,還特意劃出一片土地,讓他們作為“示範田”,教契丹人種地。
王二拿著嶄新的曲轅犁,激動得手都在抖。他試著將犁鏵插進土裡,輕輕一拉,犁鏵便輕鬆地翻起土層,比他以前用的直轅犁省力多了。“可汗,這犁也太好用了!”王二忍不住說道,“有了這犁,一畝地能省一半力氣,還能翻得更深,種子長得肯定好!”
耶律現笑著說:“好用就好!以後就辛苦你們了,好好教契丹人種地,讓他們知道,種地也能吃飽飯,不比放羊差。”
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原農夫們開始手把手地教契丹人種地。他們先教契丹人用曲轅犁翻土,把板結的土地耕得鬆軟;再教他們選種,挑出飽滿的粟米種子;然後教他們除草、施肥——把牛羊的糞便收集起來,撒在地裡當肥料。契丹人一開始還覺得新鮮,可翻地、除草的活又累又枯燥,不少人想偷懶,卻被耶律現抓了個正著。
“都給我好好學!”耶律現拿著鞭子,站在田埂上,“你們以為種地容易?要是學不會,冬天還是隻能啃硬邦邦的奶疙瘩!看看王二他們,人家一天能耕三畝地,你們一天連一畝地都耕不完,還好意思偷懶?”
有個契丹貴族不服氣,嘟囔道:“我們契丹人本來就該放羊,種地是漢蠻乾的活……”
“啪!”一鞭子抽在他身上,耶律現怒聲道:“什麼漢蠻?在遼國,不管是契丹人、漢人,還是夫餘人,隻要肯乾活,就都是平等的!漢人會種地,能讓大家吃飽飯,就該被尊重;你們會放羊,能讓大家喝上奶酒,也該被尊重!再敢說這種話,我抽死你!”
貴族嚇得連忙低下頭,再也不敢抱怨。其他契丹人也不敢偷懶,跟著中原農夫認真學習農耕技術。王二看在眼裡,心裡暗暗佩服——他以前在中原,貴族們根本不把農夫放在眼裡,可遼國的可汗卻如此重視農耕,還強調人人平等,這樣的汗國,難怪能越來越強大。
耶律現不僅招募中原流民,還派人去高句麗邊境,招募那些因戰亂逃亡的夫餘流民。夫餘人擅長種植粟米,雖然技術不如中原農夫,但比契丹人強得多。他們聽說遼國給田給農具,也紛紛攜家帶口前來,很快就有幾百名夫餘流民加入,成了遼河兩岸農耕隊伍的重要力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轉眼到了秋天,遼河兩岸的田地裡一片金黃。粟米長得顆粒飽滿,麥浪隨風起伏,遠遠望去,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中原農夫和夫餘流民們帶著契丹人收割莊稼,鐮刀揮舞,粟米被一捆捆割下,脫粒後裝袋,堆得像小山一樣。
契丹貴族們來到田間,看到這麼多糧食,嘴巴都張得能塞進拳頭。一個貴族拿起一把粟米,感慨道:“以前咱們這麼多地,一年也收不了這麼多糧食,現在居然能收這麼多……看來這些漢人、夫餘人還真有用啊!”
耶律現聽到後,沒有再罵他,隻是笑著說:“不是他們有用,是農耕有用。以後咱們遼國,既要放羊,也要種地,這樣才能有吃不完的糧食,才能越來越強。”
貴族們紛紛點頭,心裡對農耕的輕視徹底消失了。他們看著滿倉的糧食,又看了看身邊忙碌的漢人和夫餘人,第一次覺得,不同部落、不同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也能這麼和諧。
耶律現站在田埂上,望著豐收的景象,心裡滿是欣慰。他知道,農業是國家的根本,隻有糧食充足,才能養活更多的人,才能支撐軍隊和手工業的發展。雖然現在遼國的農耕還處於起步階段,但他相信,用不了多久,遼河兩岸就會變成肥沃的良田,遼國也會成為一個既有草原騎兵,又有農耕基礎的強大國家。
“隻是人還是不夠啊。”耶律現心裡暗想,“要是能再招募更多的流民,就能開墾更多的土地,收獲更多的糧食。看來以後還要多想想辦法,讓更多的人來遼國定居。”
夕陽西下,餘暉灑在金色的麥浪上,也灑在耶律現的臉上。他知道,遼國的崛起,不僅需要強大的軍隊和充足的財富,更需要堅實的農業基礎。而現在,他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沿著這條路,一步步走向更強。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