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州的議事廳內,耶律現看著案上堆積如山的文書,揉了揉發脹的太陽穴,臉上滿是愁容。窗外的陽光正好,庭院裡的草木鬱鬱蔥蔥,可他卻沒心思欣賞——隨著遼東全境納入遼國版圖,治理的難題如同巨石般壓在他心頭,讓他寢食難安。
“可汗,這是遼東各州縣上報的農事統計,還有中原流民的安置情況。”耶律剌葛將一疊文書放在案上,語氣也帶著幾分無奈,“夫餘族農夫和中原流民加起來有近二十萬,大多聚居在遼河西岸的農耕區。他們習慣了中原的治理方式,咱們用草原部落的那套規矩去管,根本行不通。上個月,還有幾個州縣因為稅收方式不當,鬨了民怨。”
耶律現拿起文書翻了幾頁,眉頭皺得更緊。以前治理草原部落,靠的是分封首領、約定俗成的規矩,簡單直接;可農耕區不一樣,要管土地分配、賦稅征收、水利興修、災荒救濟,每一項都需要精細的製度和懂中原律法的人來操盤。
“招募的中原流官怎麼樣了?”耶律現問道。之前他特意派人去中原,招募了一批因戰亂辭官或失業的文官,可數量遠遠不夠。
“來了大概三百多人,可大多是縣衙小吏出身,沒管過一州一縣的全局事務。”耶律剌葛歎了口氣,“現在最缺的是能統籌農耕區全局、製定治理製度的人。要是再找不到這樣的人,農耕區的亂象遲早會出大問題。”
耶律現放下文書,站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遠處的農田。田野裡,農夫們正在勞作,可沒有完善的製度保障,再好的土地也難以發揮最大價值。他知道,治理農耕區不能靠蠻勁,必須用中原的“文治”辦法,而這恰恰是遼國的短板。
“不行,我得親自去營州城裡看看,說不定能遇到合適的人。”耶律現打定主意,換上一身普通的布衣,帶著兩個護衛,悄悄出了王府,往營州城內走去。
營州城是遼東的重鎮,自從遼國占領後,又遷來了不少流民,市井漸漸熱鬨起來。街道兩旁,酒館、茶館、商鋪鱗次櫛比,叫賣聲此起彼伏。耶律現走在人群中,一邊觀察市井民情,一邊留意是否有可用之才。
走到城中心的一家酒館前,耶律現聽到裡麵傳來一陣激烈的爭論聲。他好奇地走進去,隻見酒館角落的一張桌子旁,圍坐著幾個讀書人模樣的人,其中一個年輕男子正侃侃而談,引得眾人頻頻點頭。
這男子看起來二十出頭,穿著洗得發白的儒衫,麵容清瘦,眼神卻格外明亮。他手裡拿著一杯酒,聲音洪亮地說道:“如今遼東初定,百姓最缺的是安穩。要讓百姓安穩,就得先定賦稅——按畝收稅,豐年不增,災年減免,讓農夫有盼頭;再興水利,修溝渠,防旱防澇,讓田地有收成。光靠武力能占土地,卻不能守民心,民心才是根本啊!”
“可遼國人是草原部落出身,哪懂這些中原的治理門道?”一個讀書人反駁道,“他們怕是隻會用刀槍管百姓,這樣下去,遼東遲早還會亂。”
年輕男子搖了搖頭,語氣堅定:“不然!我這幾日在營州觀察,發現遼軍雖強,卻不濫殺百姓,還分給流民田地。可見遼主並非暴虐之人,隻是缺懂治理的人罷了。若有明主能聽諫言,用中原之法治理農耕區,遼東未必不能成為樂土。”
耶律現站在一旁,聽得眼睛發亮——這年輕人不僅懂農耕治理,還看得清局勢,正是他要找的人!他走上前,對著年輕男子拱手笑道:“這位先生高見,在下十分佩服。不知先生尊姓大名,可否借一步說話?”
年輕男子抬頭看向耶律現,見他雖穿布衣,卻氣度不凡,便起身回禮:“在下馬周,祖籍清河。因中原戰亂,來遼東遊曆,談不上高見,隻是隨口議論罷了。”
“馬周?”耶律現心裡猛地一震——他怎麼會忘了這個名字!前世曆史上,馬周可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幫李世民製定了不少治國良策,是出了名的能臣!沒想到,竟然能在營州的小酒館裡遇到年輕時的馬周!
耶律現強壓著內心的激動,笑著說道:“在下耶律現,就是你口中的‘遼主’。先生的才華,我十分欣賞,不知先生是否願意屈就在我麾下,幫我治理遼東的農耕區?”
馬周愣住了,他萬萬沒想到,眼前這個穿著布衣的人,竟然就是遼國的可汗!他反應過來後,連忙躬身行禮:“草民馬周,見過可汗!方才言語無狀,還望可汗恕罪!”
“先生不必多禮。”耶律現扶起他,語氣誠懇,“我知道先生有大才,如今遼國正缺像先生這樣懂中原治理的人。我想任命你為‘南院大王’,總領遼東農耕區的一切事務,包括漢人、夫餘族百姓的治理,賦稅、農事、水利、賑災,全由你說了算。不知先生是否願意?”
馬周徹底驚呆了。他原本隻是隋朝的一個小吏,因不滿官場黑暗辭官,來遼東不過是想避亂,沒想到竟能得到遼主如此重用——南院大王,相當於專門治理農耕區的“丞相”,這簡直是一步登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汗……可汗如此信任草民,草民萬死不辭!”馬周激動得聲音發顫,對著耶律現深深一拜,“草民定當竭儘全力,治理好農耕區,不辜負可汗的信任!”
耶律現大喜,當即帶著馬周返回王府,召集所有中原流官和農耕區的官員,正式宣布任命馬周為南院大王。消息傳開,不僅官員們震驚,連農耕區的百姓也聽說來了個懂中原治理的“大官人”,紛紛期待起來。
馬周上任後,果然不負眾望。他首先製定了《遼東農耕賦役法》,明確按土地肥力分等收稅,豐年加收一成存入糧倉備荒,災年直接減免賦稅;接著派人勘察地形,組織百姓興修溝渠,引遼河水灌溉農田,解決了旱澇問題;還在各州縣設立“義倉”,儲存糧食,專門用於賑災;甚至開辦了簡易的學堂,教農夫的孩子讀書識字。
短短半年時間,遼東農耕區就變了模樣——田地得到充分開墾,糧食產量大幅提升,百姓們不再擔心賦稅過重,遇到災荒也有了保障。之前因治理不當引發的民怨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百姓們的感激和擁護。
這天,耶律現來到遼河西岸的農田視察,看到農夫們忙著收割莊稼,臉上滿是笑容,心裡十分欣慰。馬周跟在他身邊,彙報著農耕區的情況:“可汗,今年秋收預計能收糧三百萬石,除去百姓自用和賦稅,還能結餘一百萬石存入糧倉。再過兩年,遼東的糧食就能自給自足,甚至能支援草原部落了。”
“好!太好了!”耶律現拍了拍馬周的肩膀,笑著說道,“有先生在,我終於能把心放在肚子裡了。以後農耕區的事,就全靠先生了。”
馬周躬身道:“這都是可汗信任的緣故。草民隻是做了分內之事,不敢居功。”
耶律現望著豐收的田野,心裡輕鬆了不少——治理的難題終於解決,遼國既有草原的騎兵優勢,又有農耕區的糧食保障,實力越來越強。他知道,有馬周這樣的能臣輔佐,遼國的根基會越來越穩固,離他一統天下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
未完待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