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遼報傳中原 文風震士子_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8章 遼報傳中原 文風震士子(1 / 1)

洛陽城的朱雀大街上,一家茶館裡擠滿了人。掌櫃的站在櫃台後,手裡舉著一張泛黃的紙,聲音洪亮地念著上麵的內容,周圍的茶客們都屏住呼吸,聽得入了迷——這張紙,正是遼國商隊帶來的《遼報》。

“……遼西州修渠三十裡,引遼河水灌田萬畝,農夫皆曰:‘自此無旱澇之憂,歲歲可豐登’……”掌櫃的念到這裡,茶客們紛紛驚歎,有人忍不住打斷:“掌櫃的,這遼國真能讓農夫不愁旱澇?咱們中原去年鬨旱災,多少地都乾裂了,官府也沒修幾條渠啊!”

掌櫃的放下《遼報》,喝了口茶,笑著說:“這《遼報》上寫得明明白白,還有畫呢!你們看這畫,渠水順著河道流進田裡,農夫們都在田裡插秧,多熱鬨!再說了,遼國商隊的人說了,他們那邊不僅修水利,還教農夫堆肥法、活力肥法,一畝地能收三石糧,比咱們中原多了一倍還多!”

這話一出,茶館裡瞬間炸開了鍋。一個穿著儒衫的士子皺著眉,一臉不信:“不可能!遼國是塞北蠻荒之地,怎麼會有這麼好的耕作技術?說不定是他們編出來騙人的!”

“可不是嘛!”另一個士子附和道,“咱們中原才是禮儀之邦,文風鼎盛,遼國一個草原部落建立的政權,怎麼可能比得上咱們?”

可話音剛落,就有茶客拿著另一張《遼報》走了過來,指著上麵的內容說:“你們看這上麵,印著《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還有《弟子規》!遼國的蒙學館都在用這些教孩子識字,聽說他們還發明了拚音法,孩子三個月就能讀寫句子!咱們中原呢?除了世家子弟,普通百姓哪有機會讀書?”

士子們湊過去一看,《遼報》上不僅有蒙學讀物的全文,還有簡單的注釋和拚音標注,字跡工整清晰,一看就是用印刷術印出來的。一個老士子摸著胡須,喃喃自語:“這……這哪裡是蠻荒之地?這文風,比咱們中原某些州縣還要興盛啊!”

更讓士子們震驚的是,《遼報》的最後一版,刊登了幾首詩詞,署名正是遼國可汗耶律現。其中一首《遼西春望》寫道:“風吹草色連天際,雨潤禾苗滿沃田。莫道塞北無春色,牛羊遍野樂豐年。”

“好一句‘莫道塞北無春色’!”一個年輕士子忍不住拍手叫好,“這詩既有草原的壯闊,又有百姓安樂的景象,比咱們中原那些隻會吟風弄月的詩人強多了!說是千古絕句,也不為過啊!”

“是啊!”另一個士子感歎道,“以前總聽人說遼國是蠻荒之地,現在看來,都是謠言!你看他們的政策——興修水利、普及教育、改進耕作技術,哪一樣不比咱們中原做得好?咱們中原還在靠天吃飯,人家已經靠技術增產了;咱們中原百姓大多是文盲,人家已經免費教孩子讀書了!”

茶館裡的議論聲越來越大,有人羨慕,有人嫉妒,還有人開始反思——為什麼一個“塞北蠻荒國度”,能在短短幾年內變得如此興盛?為什麼中原作為禮儀之邦,卻在民生和教育上落後於遼國?

類似的場景,在中原的長安、開封、揚州等大城市不斷上演。遼國商隊每到一處,都會帶來《遼報》,免費分發給百姓和士子。一開始,中原人隻是好奇這“能印字的紙”,可隨著對《遼報》內容的深入了解,越來越多的人被遼國的發展所震撼。

長安城內,一群士子聚集在藏書樓裡,圍著幾張《遼報》爭論不休。“你們看這上麵寫的堆肥法——把秸稈、糞便混合發酵,製成肥料,既能肥田,又能減少病蟲害。咱們中原怎麼就沒人想到呢?”一個士子指著《遼報》上的耕作技術,一臉惋惜。

另一個士子接過話茬:“還有他們的蒙學教育,免費入學,教材統一,用拚音法輔助識字。咱們中原的蒙學,要麼是世家大族開辦的私學,要麼是收費高昂的私塾,普通百姓的孩子根本進不去。長此以往,咱們中原的文風,怕是要被遼國比下去了!”

“更彆說遼國可汗的詩詞了!”一個熱愛詩詞的士子感歎道,“他那首《觀鐵浮屠練兵》:‘鐵甲映日亮,戰馬踏風揚。將士同心誌,何懼萬裡疆。’既有氣勢,又有豪情,比咱們中原那些無病呻吟的詩詞強太多了!誰說草原可汗隻會騎馬射箭?這文采,怕是咱們中原的大詩人都比不上啊!”

爭論聲中,越來越多的士子開始動搖——以前他們對遼國不屑一顧,認為遼國是“蠻夷之邦”,可《遼報》上的內容卻讓他們明白,遼國早已不是他們印象中的蠻荒之地,而是一個文風鼎盛、民生富足的強國。

有些士子甚至開始私下討論:“要是能去遼國看看就好了,看看他們的蒙學館,看看他們的水利工程,學學他們的耕作技術。”還有些士子則對耶律現充滿了好奇:“這個契丹可汗到底是什麼人?既能領兵打仗,又能製定良策,還能寫出如此好的詩詞,真是千古難遇的明主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消息傳到洛陽的皇宮裡,楊廣看著手下呈上來的《遼報》,臉色鐵青。他沒想到,遼國不僅在軍事上日益強大,還在文化和民生上超過了中原,甚至讓中原的士子們對遼國讚不絕口。

“一群廢物!”楊廣把《遼報》扔在地上,怒聲罵道,“遼國不過是個蠻夷之邦,你們卻讓他們的報紙傳遍中原,讓士子們對他們趨之若鶩!你們就不會想辦法阻止嗎?”

手下的官員們嚇得瑟瑟發抖,卻沒人敢說話——遼國商隊遍布中原,《遼報》傳播速度極快,根本無法阻止;而且《遼報》上的內容都是事實,沒有編造,就算想反駁,也找不到理由。

與此同時,遼國的商隊還在源源不斷地把《遼報》運往中原。在揚州的碼頭,一個遼國商人正在給中原的百姓分發《遼報》,笑著說:“咱們可汗說了,好東西要跟大家分享。你們要是想學咱們的耕作技術,想讓孩子讀書,隨時都能去遼國看看!”

百姓們接過《遼報》,一邊看一邊議論,眼神裡滿是向往。一個老農看著《遼報》上的堆肥法,激動地說:“要是咱們中原也能用這法子,今年的收成肯定能多不少!”一個婦人看著蒙學館的圖畫,喃喃自語:“要是咱們家孩子也能像遼國的孩子一樣免費讀書,該多好啊!”

中原的士子們更是對《遼報》愛不釋手,有人把《遼報》上的蒙學讀物抄下來,帶回家教自家的孩子;有人把耶律現的詩詞整理成冊,四處傳閱;還有人開始研究《遼報》上的耕作技術,想在中原推廣。

這天,長安的一群士子聚在一起,看著《遼報》上刊登的遼國科舉製度——遼國不僅在蒙學館普及教育,還設立了科舉,無論出身貴賤,隻要有才華,都能通過科舉當官。

“咱們中原的科舉,早就被世家大族壟斷了,普通士子哪有機會當官?”一個士子感歎道,“遼國卻能打破出身限製,讓有才華的人都能施展抱負,這才是真正的選賢任能啊!”

“是啊!”另一個士子說,“以前我總覺得中原是最好的地方,現在看來,遼國才是士子們真正的歸宿。要是有機會,我真想去遼國參加科舉,看看能不能為百姓做點實事。”

隨著《遼報》在中原的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原人改變了對遼國的看法,越來越多的士子開始向往遼國。而這一切,都在耶律現的預料之中——他知道,文化的影響力比軍事的影響力更深遠,隻要讓中原人看到遼國的興盛和進步,就能慢慢瓦解中原人對遼國的偏見,為日後一統天下打下基礎。

此時的遼國王府裡,耶律現正看著各地商隊傳回的彙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他拿起一張剛印好的《遼報》,上麵刊登著遼國新修的蒙學館和新推廣的耕作技術,還有他新寫的一首詩。

“中原的好日子,快要到頭了。”耶律現喃喃自語,“等中原人都知道遼國的好,等中原的士子都來投靠遼國,到時候,一統天下就指日可待了。”

未完待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掌控本源雷靈根,無敵才剛剛開始 玄幻:築基?不,是詭蟲在開飯 破封修凡錄 煙火人家,廢徒老公逆襲記 HP白眼給你頂級魔藥天賦 重生秦建國 穿成惡毒雌性被全星際覬覦 直播忽悠異界,你管這叫吸血鬼? 封殺十年,棄女逆襲成國際巨星 七零斷親改嫁,懶美人養崽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