浿水鴨綠江)的江風裹挾著水汽,拍打著岸邊的礁石。夜色中,一群高句麗百姓背著行囊,貓著腰躲在蘆葦叢裡,目光緊緊盯著江對岸的遼國邊境——那裡燈火通明,隱約能看到“遼”字大旗在風中飄揚,對他們而言,那是擺脫苦難、尋找生機的唯一方向。
“快!動作輕點,彆被軍鎮的士兵發現了!”領頭的漢子壓低聲音,一邊警惕地觀察著不遠處的高句麗軍鎮,一邊招呼身後的百姓。他叫金順,是平壤城外的農夫,家裡的存鹽早就吃完了,昨天又看到淵蓋祚的私兵搶了鄰居家的糧食,無奈之下,隻能帶著家人和鄉親們逃往遼國。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馬蹄聲,是高句麗軍鎮的巡邏兵。金順心中一緊,連忙讓大家趴在蘆葦叢裡,屏住呼吸。巡邏兵的馬蹄聲越來越近,金順甚至能聽到士兵們的交談聲:“最近逃去遼國的人越來越多,將軍說了,要是再攔不住,咱們都得掉腦袋!”
“攔得住嗎?你沒聽說嗎?遼國那邊不僅分田分地,還送農具和鹽,日子過得比咱們這兒好十倍!換作是我,我也想逃!”
巡邏兵的聲音漸漸遠去,金順這才鬆了口氣,連忙起身:“快!趁他們沒回來,咱們趕緊過江!”
百姓們紛紛起身,互相攙扶著走進冰冷的江水中。江水沒過膝蓋,刺骨的寒意讓孩子們忍不住哭出聲,卻被父母死死捂住嘴巴——他們知道,一旦被發現,等待他們的將是軍鎮士兵的刀槍。
半個時辰後,這群百姓終於踏上了遼國的土地。剛上岸,就看到幾名遼國士兵迎了上來,金順心中一緊,以為會被驅趕,沒想到士兵們臉上帶著溫和的笑容,遞過來熱乎乎的米粥:“彆怕,我們是遼國的邊防軍,可汗有令,凡是來投奔的高句麗百姓,都能分到田地和農具,還能免費領三個月的糧食!”
接過米粥的那一刻,金順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他看著身邊的孩子狼吞虎咽地喝著粥,又望了望江對岸黑暗中的高句麗軍鎮,心中滿是慶幸——還好,他們逃出來了。
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浿水兩岸上演。自從高句麗內亂爆發,淵蓋祚與乙德支律兩家互相廝殺,百姓們的日子愈發艱難:鹽鐵斷絕,糧食被士兵搶走,房屋在戰火中燒毀,原本用來防止百姓逃跑的軍鎮,因為士兵被調去參與內鬥,早已形同虛設。越來越多的高句麗百姓,像金順一樣,冒著生命危險逃往遼國。
其實早在幾年前,遼國占領遼東時,就曾掀起過一陣“逃遼狂潮”。當時遼國將劫掠來的高句麗百姓安置在遼東,分給他們肥沃的田地,發放曲轅犁、鋼製鐮刀等農具,還供應充足的遼鹽。那些百姓在遼國過上了安穩日子,消息傳回高句麗,不少邊民都想逃去遼國。高句麗朝廷見狀,連忙在浿水沿岸修建了十幾座軍鎮,派重兵駐守,才勉強阻止了百姓西逃。
可如今,高句麗國內亂成一團,軍鎮的士兵要麼被調去打內戰,要麼自己也想逃去遼國,根本無心駐守。曾經嚴密的防線,如今成了擺設,百姓們成群結隊地渡過浿水,湧入遼國境內。
在遼國的遼東治所,負責安置高句麗百姓的官員正忙著登記造冊。他看著眼前長長的隊伍,笑著對身邊的下屬說:“這才半個月,就來了三萬多百姓!可汗的政策真是英明,隻要咱們好好安置他們,這些百姓都會成為咱們遼國的人!”
下屬點點頭,指著不遠處的農田:“你看,上個月來的那些百姓,已經開始用咱們的曲轅犁耕地了,他們都說,在遼國種一天地,比在高句麗種十天還踏實!”
不遠處的農田裡,幾名高句麗百姓正忙著播種。他們手中的曲轅犁輕快地翻著土,臉上滿是笑容。一個名叫樸妍的婦人,一邊播種一邊對身邊的遼國農官說:“大人,謝謝您!在高句麗,我家男人被抓去當兵,糧食全被搶走了,我和孩子差點餓死。來到這兒,不僅有田種,還有鹽吃,這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
農官笑著說:“這都是可汗的功勞!可汗說了,不管是遼人還是高句麗人,隻要願意好好過日子,都是遼國的百姓,都能過上好日子!”
這些話,像暖流一樣淌進高句麗百姓的心裡。他們開始主動學習遼國的語言和習俗,有的甚至改了遼姓,把家安在了遼國——在他們心中,自己已經不是高句麗人,而是遼國人了。
遼國王城的議事殿內,耶律現看著遼東送來的安置報告,嘴角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馬周站在一旁,興奮地說:“可汗,截至目前,已經有十萬多高句麗百姓逃來咱們遼國,咱們在遼東新開辟了五十萬畝農田,這些百姓不僅能自給自足,還能為咱們提供糧食!”
“好!太好了!”耶律現站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指向高句麗半島,“民心向我,這比十萬大軍還管用!淵蓋祚和乙德支律還在忙著內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百姓早就不想跟著他們了。等他們鬥得兩敗俱傷,咱們再出兵,不僅能拿下高句麗,還能得到百姓的擁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頓了頓,又道:“傳令下去,讓遼東的官員繼續好好安置百姓,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農具和種子,再派一些懂農法的人去指導他們耕種。另外,讓《大遼日報》多刊登高句麗百姓在遼國的生活,讓更多高句麗人知道,遼國才是他們的歸宿!”
“臣遵旨!”馬周躬身應道。
此時的高句麗王都平壤,淵蓋祚正對著手下大發雷霆。他剛剛收到消息,又有兩萬百姓逃去了遼國,而負責駐守浿水軍鎮的將領,竟然帶著士兵也逃了!“廢物!都是廢物!”淵蓋祚氣得摔碎了案上的茶杯,“連百姓都攔不住,還怎麼跟乙德支律鬥?還怎麼跟遼國鬥?”
手下的親信低著頭,不敢說話。他們都知道,如今的高句麗,早已不是以前的高句麗了——百姓逃散,士兵離心,物資匱乏,就算沒有遼國的威脅,淵蓋祚和乙德支律的內鬥,也遲早會把高句麗拖入滅亡的深淵。
而乙德支律此時也焦頭爛額。他雖然有遼國的物資支持,可手下的士兵卻越來越少——不少士兵聽說遼國的好,偷偷逃去了遼國。乙德支律派人去抓,卻越抓逃的人越多,到最後,連他自己的親衛都開始動搖。
遼國王城的城樓上,耶律現望著東邊的方向,眼中閃爍著銳利的光芒。他知道,淵蓋祚和乙德支律的好日子,已經不多了。等高句麗的百姓逃得差不多了,等他們的軍隊散得差不多了,就是他出兵高句麗,徹底拿下半島的時候。
“再讓你們鬥一會兒吧。”耶律現喃喃自語,“等你們把高句麗的家底耗光,老子就來摘桃子。到時候,整個遼東和半島,都將是我遼國的土地!”
浿水的江水流淌不息,載著一批又一批渴望新生的高句麗百姓,流向遼國的土地。而這些百姓,也將成為遼國一統高句麗的基石,為耶律現的天下大業,添上重要的一筆。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