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中原民慌北遷潮 遼境安居引賢才_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 > 第108章 中原民慌北遷潮 遼境安居引賢才

第108章 中原民慌北遷潮 遼境安居引賢才(1 / 1)

中原腹地的官道上,塵土飛揚卻透著一股悲涼。一隊隊衣衫襤褸的百姓扶老攜幼,背著破舊的行囊,朝著北方緩慢挪動——老人拄著拐杖,每走一步都顫顫巍巍;孩童光著腳丫,腳掌被碎石磨出鮮血,卻不敢哭鬨;年輕男女背著糧食和衣物,眼神疲憊卻帶著一絲對未來的期盼。他們的目的地隻有一個:遼國控製的河北、河東雲州、關中延州等地。

“爹,咱們還要走多久才能到河北啊?”一個瘦得皮包骨頭的小男孩拉著父親的衣角,聲音虛弱。他的父親叫王二,原本是洛陽城外的農戶,王世充與竇建德在洛陽周邊開戰,他家的田地被戰馬踏平,糧倉被士兵搶空,若不是聽說遼國控製的河北“不征稅、給田地”,他早就帶著家人餓死在戰亂裡了。

王二摸了摸兒子的頭,強撐著笑容:“快了,再走兩天就能到冀州地界了。到了河北,咱們就能分到田地,官府還會給咱們農具和種子,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

話音剛落,身後傳來一陣馬蹄聲。幾名竇建德的士兵手持長槍,攔住了百姓的去路:“你們要去哪?都給我回去!竇將軍要征兵,男丁都得留下來當兵!”

百姓們嚇得紛紛後退,王二緊緊抱住兒子,鼓起勇氣喊道:“我們隻是想找個能活命的地方,你們憑什麼攔著我們?”

“活命?”士兵冷笑一聲,舉起長槍對著王二的胸口,“在這亂世,能活著就不錯了!竇將軍說了,誰要是敢往北逃,就是通敵叛國,格殺勿論!”

就在這危急時刻,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隊身著銀色鎧甲的遼軍騎兵疾馳而來,為首的將領高聲喝道:“竇建德的人,竟敢阻攔百姓遷徙?我大遼已與竇建德約定,百姓自願北遷者,不得阻攔!你們若是再敢動手,休怪我遼軍不客氣!”

竇建德的士兵看著遼軍騎兵手中的火槍,嚇得臉色慘白——他們早就聽說遼軍武器精良,戰鬥力極強,哪裡敢與之抗衡,隻能悻悻地收起長槍,罵罵咧咧地離開了。

遼軍將領翻身下馬,對著百姓們拱手道:“各位鄉親,我是遼軍駐守冀州的將領,奉可汗之命前來護送大家前往河北。大家放心,有我們在,沒人敢再阻攔你們。”

百姓們聞言,紛紛跪倒在地,激動得熱淚盈眶。王二哽咽著說:“多謝將軍!多謝遼軍!你們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

遼軍將領連忙扶起他們,笑著說:“大家快起來吧!可汗說了,百姓是天下的根本,隻要你們願意來遼國,我們就會給你們一個安穩的家。”

這樣的場景,在中原各地不斷上演。自遼國拿下河北、雲州、延州等地後,便推行了一係列惠民政策:百姓遷徙至遼境,可免費分到一畝良田;官府提供農具、種子和安家銀;三年內免征賦稅;孩童可進入學堂讀書。而中原的軍閥們,為了維持自己的勢力,不斷加重賦稅——李淵在關中為了對抗劉武周,每畝田的賦稅從原來的三成漲到了五成;王世充在洛陽更是離譜,不僅征收糧食,還強征百姓的衣物和錢財,甚至連老人的拐杖、孩童的玩具都不放過。

苛捐雜稅壓得中原百姓喘不過氣,再加上常年戰亂,良田荒蕪,糧食短缺,越來越多的百姓選擇北遷。除了普通百姓,中原的工匠更是爭先恐後地逃往遼國——遼國前幾年高薪招募工匠的消息早已傳遍中原,如今遼境不僅能提供安穩的生活,還能讓工匠們發揮自己的手藝,拿到比中原高三倍的工錢。

在關中的長安城,曾是宮廷鐵匠的張鐵匠正收拾行李,準備帶著家人逃往延州。他原本在長安為李淵打造兵器,可李淵不僅克扣他的工錢,還強征他的徒弟入伍,若是不從,就以“通敵”論處。

“當家的,咱們真的要去遼國嗎?聽說那邊的工坊都是用蒸汽機做工,咱們的手藝還能用得上嗎?”張鐵匠的妻子擔憂地問。

張鐵匠放下手中的鐵錘,堅定地說:“放心吧!我聽說遼國的工坊現在正缺熟練鐵匠,咱們去了不僅能拿到高工錢,還能學習新的手藝。留在長安,遲早會被李淵逼死,去遼國,才有活路!”

當晚,張鐵匠帶著家人,趁著夜色偷偷離開了長安城,朝著延州的方向逃去。像他這樣的工匠,在中原還有很多——洛陽的織工、河北的木匠、河南的陶工,紛紛拖家帶口,踏上北遷的路途。

遼國王城的戶部衙門內,官員們正忙著統計北遷百姓的數量。戶部尚書拿著一份報表,興奮地向耶律現稟報:“可汗,這半年來,從中原北遷的百姓已經超過了五十萬,其中工匠就有三萬多人!河北、雲州、延州等地的田地都快不夠分了,咱們是不是要擴大開墾麵積?”

耶律現看著報表上的數字,嘴角露出滿意的笑容:“五十萬百姓,三萬工匠……好!傳我旨意,立刻組織人手,在河北、雲州周邊開墾新的農田,務必讓每一戶北遷的百姓都能分到田地。另外,將工匠們按照手藝分類,分配到各個工坊——鐵匠去冶鐵工坊,織工去紡織工坊,木匠去機械工坊,確保他們能發揮自己的特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遵旨!”戶部尚書躬身應道。

耶律現繼續說道:“還有,要加強對北遷百姓的安置工作。官府要派人教他們種植耐寒作物,幫助他們修建房屋;學堂要擴大規模,讓北遷百姓的孩童都能上學;醫療坊要派郎中下鄉,為百姓們看病,防止疫病傳播。”

在耶律現的安排下,北遷的百姓很快在遼境安定下來。王二一家在冀州分到了一畝良田,官府不僅給了他們農具和種子,還派農學家教他們種植高產的粟米。半年後,王二家的田地獲得了豐收,糧倉裡堆滿了糧食,他的兒子也進入了學堂讀書,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忍饑挨餓。

張鐵匠則被分配到了延州的冶鐵工坊,他憑借著精湛的手藝,很快就成為了工坊的技術骨乾。工坊裡的蒸汽機和新式冶鐵爐讓他大開眼界,他不僅學會了用蒸汽風箱鼓風,還參與了新式火炮的研發,拿到的工錢比在長安時多了三倍,家人也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隨著越來越多的百姓和工匠北遷,遼國的人口和勞動力大幅增加,農業和工業發展得越來越快。河北、雲州等地的良田連成一片,每年的糧食產量足以供應整個遼國;工坊裡的蒸汽機數量不斷增加,鐵器、布匹、水泥的產量大幅提升;學堂裡的學生越來越多,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懂科學、懂技術的人才。

而中原的軍閥們,卻因為百姓和工匠的流失,陷入了更大的困境。李淵在關中因為缺少工匠,兵器產量大幅下降,隻能靠搶奪來維持軍隊的需求;竇建德在河南因為百姓流失,田地荒蕪,糧食短缺,士兵們常常吃不飽飯,士氣低落;王世充在洛陽更是慘,不僅工匠跑光了,連普通百姓都所剩無幾,隻能靠強征來維持統治。

一日,耶律現站在遼國王城的城樓上,望著北方遷徙而來的百姓隊伍,心中滿是感慨。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遼國之所以能吸引這麼多中原百姓,不僅僅是因為有安穩的生活,更因為有公平的政策和光明的未來。而中原的軍閥們,隻知道爭奪地盤,壓榨百姓,終究會被百姓拋棄。

“傳我旨意,繼續推行惠民政策,吸引更多中原百姓北遷。”耶律現對身邊的馬周說,“隻要咱們能贏得民心,積累足夠的實力,用不了多久,就能揮師南下,一統中原,結束這亂世!”

馬周躬身應道:“可汗英明!如今民心向遼,實力日強,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此時的中原,夕陽西下,官道上的北遷百姓還在緩慢前行。他們的身影雖然疲憊,卻透著一股對未來的希望——因為他們知道,隻要跨過那道遼境的邊界,就能迎來新的生活。而這一切,都在耶律現的掌控之中,一個由他締造的新時代,正在悄然到來。

未完待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千金的救贖 我的當鋪通陰陽,顧客皆權貴 白袍與骨 天眼建築師 學貸壓身?我靠捉鬼實現財富自由 假扮臣妻的丈夫 春風驟 日曜南明 寧得歲歲吵 朕,朱厚照,開局大殺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