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王城南京的隋宮大殿內,檀香嫋嫋。李世民身著朝服,恭敬地站在殿中,目光落在禦座上的少年天子身上——那是隋煬帝的幼子趙王楊佑,如今被耶律現扶持為隋室正統,年號“義寧”,雖無實權,卻象征著中原王朝的法統傳承。
“唐國使者李世民,拜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世民躬身行禮,語氣恭敬。他深知,遼國雖以武力立國,卻借隋室正統收攏人心,如今唐國仍奉隋室為正朔,他作為使者,必須恪守君臣之禮。
禦座上的楊佑雖年幼,卻在耶律現的教導下頗有帝王氣度,他輕聲說道:“唐使免禮。聽聞秦王遠道而來,一路辛苦,賜座。”。他是大隋皇帝,肯定不能稱呼李世民這個割據自立者自封的秦王而稱他為唐使。
殿側的宦官搬來座椅,李世民謝恩後坐下,目光不自覺地掃過殿側的蕭皇後——如今的隋室太皇太後。蕭皇後身著素色宮裝,雖已中年,卻依舊風姿綽約,眼神中帶著幾分曆經滄桑的平和。她曾是隋煬帝的皇後,如今卻在遼國的庇護下安身,這不禁讓李世民心中生出幾分感慨。
“唐使此次出使遼國,可有要事稟報?”楊佑問道,語氣中帶著幾分少年人的好奇。
李世民起身答道:“回陛下,臣此次前來,一是代表唐王向陛下問好,願隋室正統永固;二是為增進唐國與遼國的友誼,共商兩國和睦之道。”
蕭皇後在一旁輕聲說道:“唐使有心了。如今遼國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陛下在耶律可汗的輔佐下,也能安心治理宗室事務,這都是可汗的功勞。唐使若有閒暇,可多在遼國走走,看看這裡的民生,或許能有所感悟。”
李世民心中一凜,他知道蕭皇後的話意有所指——遼國借隋室正統之名,行一統天下之實,而唐國雖占據關中,卻始終不敢稱帝,在法統上已落了下風。他躬身應道:“謝太皇太後提點,臣定當遵行。”
覲見結束後,李世民跟著遼官走出隋宮,剛到宮門外,就看到耶律現帶著一群人站在不遠處,臉上帶著似笑非笑的表情。
“秦王,剛見過陛下和太皇太後,感覺如何?”耶律現走上前,語氣帶著幾分戲謔,“隋室正統在遼國,唐國雖占關中,卻始終名不正言不順,你說,天下百姓會認哪個?”
李世民心中一緊,卻也不得不承認,耶律現這步棋走得極高明——扶持隋室正統,既堵住了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又能名正言順地討伐“叛逆”,而唐國若想稱帝,就會落下“篡隋”的罵名,陷入兩難境地。
“可汗深謀遠慮,世民佩服。”李世民拱手道,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耶律現笑了笑,側身讓出身後的人:“來,給秦王介紹幾位得力助手。這位是房玄齡,現任遼國尚書省左仆射,負責政務;這位是杜如晦,尚書省右仆射,擅長謀劃;這位是秦瓊,禁軍統領,驍勇善戰;這位是徐茂公,兵部尚書,精通兵法;這位是尉遲恭,騎兵統領,勇冠三軍;這位是程咬金,將領,戰功赫赫。”
李世民聽到這些名字,瞳孔猛地一縮,心中掀起驚濤駭浪——他在《遼境日報》上見過這些人的名字,知道他們都是遼國的棟梁之才,卻沒想到今日能親眼見到。房玄齡、杜如晦的治國之才,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的驍勇善戰,徐茂公的兵法謀略,都是世間少有的,若是能為唐國效力,何愁天下不平?
“久仰諸位大人威名,今日得見,實乃世民之幸。”李世民連忙躬身行禮,語氣中帶著幾分急切——他多想上前招攬,可他也知道,這些人早已在遼國身居高位,深得耶律現信任,絕無可能投靠唐國。
房玄齡等人也拱手回禮,目光落在李世民身上,帶著幾分欣賞,卻也有幾分疏離。房玄齡率先開口:“秦王之名,我等早有耳聞。聽聞秦王在唐國屢立戰功,頗有才乾,是位難得的英主。”
“大人過獎了。”李世民連忙道,心中卻生出幾分苦澀——在唐國,他雖有才乾,卻處處受製於太子和士族,空有抱負而不得施展。
杜如晦笑著補充道:“不過,比起我家可汗,秦王還是稍遜一籌。可汗不僅文韜武略,還心懷天下百姓,創立新式學科,推廣農工技術,讓遼國百姓安居樂業,這樣的君主,才是天下之福。”
這話一出,秦瓊等人紛紛附和:“杜大人說得對!可汗文能寫詩著書,創辦新學,讓寒門子弟也能讀書;武能平定四方,建立遼國,打下萬裡江山。秦王雖有才乾,卻未能讓唐國百姓過上好日子,與可汗相比,確實差了不少。”
李世民站在原地,臉上火辣辣的,卻無力反駁——他們說的都是事實。耶律現的學識、胸襟、謀略,以及遼國的治理成果,都遠遠超過他,甚至超過了唐國的所有人。他看著眼前這些本該在曆史上輔佐自己開創盛世的能臣武將,如今卻成了耶律現的得力助手,心中滿是失落與不甘——若是這些人能為自己效力,唐國或許就不會是如今的模樣,他也能有機會與遼國一爭高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王怎麼了?臉色不太好。”耶律現注意到李世民的異樣,心中暗自得意——他就是故意讓李世民見到這些人,讓他看看,自己錯失了何等優秀的人才,讓他明白,唐國與遼國的差距,不僅在生產力和治理上,更在人才上。
李世民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失落,勉強笑了笑:“沒什麼,隻是覺得諸位大人皆是棟梁之才,可汗能得諸位輔佐,實乃遼國之幸。”
“秦王過譽了。”房玄齡道,“我等能有今日,全靠可汗的賞識與信任。可汗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出身高低,隻要有才乾,就能得到重用,這在唐國,恐怕很難做到吧?”
李世民心中一堵,啞口無言——唐國的官員大多出身士族,寒門子弟難有出頭之日,這也是唐國的弊端之一,他雖想改變,卻無力回天。
接下來的時間裡,李世民跟著耶律現和房玄齡等人前往尚書省參觀。一路上,房玄齡等人詳細介紹了遼國的官製、科舉製度、稅收製度,以及各項改革措施,每一項都讓李世民驚歎不已。他發現,遼國的製度遠比唐國完善,官員各司其職,效率極高,百姓的負擔也輕,這與唐國的腐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若是我能有這些人才,若是唐國能推行這樣的製度,或許……”李世民心中不斷想著,卻也知道,這不過是奢望。唐國的士族勢力根深蒂固,李淵又被權力蒙蔽,根本不可能推行這樣的改革,而這些人才,也早已屬於遼國。
參觀結束後,李世民回到驛館,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夜空,心中滿是複雜。他想起了覲見隋室時的場景,想起了房玄齡等人的話語,想起了遼國的繁華與治理,心中的不甘漸漸被絕望取代——他終於明白,唐國與遼國的差距,早已不是一星半點,就算他能回到唐國,就算他能掌控大權,也未必能追上遼國的腳步。
而此時的耶律現,正站在王宮的城樓上,看著驛館的方向,嘴角露出一抹笑容。他知道,今日的所見所聞,定會徹底擊垮李世民的信心,讓他明白,唐國根本不可能與遼國抗衡。
“李世民,你就算是未來的‘天可汗’,在這個時空,也隻能成為我的墊腳石。”耶律現喃喃自語,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天下,終究是我遼國的。”
未完待續)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