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穀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秦瓊正坐在中軍大帳內清點戰果,一名驛卒快馬疾馳而來,捧著一封來自南京城的密信躬身稟報:“元帥,可汗有新的旨意!”
秦瓊連忙接過密信,展開細看——耶律現的旨意清晰明了,一是命他與徐懋功留在西突厥故地,收攏尚未歸附的部族,安撫百姓,清查戶籍與牧場;二是命尉遲恭率領兩萬輕騎兵、程咬金率領五千火槍隊,即刻南下前往高昌,以武力威懾逼降高昌王麴文泰,務必讓高昌同意遼國駐軍;三是待高昌歸附後,順勢南下勸降西域諸國,徹底將西域納入遼國版圖。
“徐先生,可汗的旨意到了。”秦瓊將密信遞給徐懋功,語氣帶著幾分振奮,“可汗要咱們徹底穩住西域,還要在高昌設駐軍,看來是打算長久經營這條商路了。”
徐懋功看完密信,笑著點頭:“可汗深謀遠慮。西突厥雖已覆滅,但故地仍有不少零散部族,若不及時收攏,恐生禍端;高昌地處西域要道,控製了高昌,就等於握住了絲綢之路的咽喉,再勸降其他諸國,便易如反掌。”
兩人當即分工——秦瓊親自率領一隊人馬,前往西突厥故地的各個部族聚集地,宣讀遼國的安撫政策:凡歸附部族,可保留原有牧場,免除三年賦稅,部族首領可入朝為官;若有頑抗者,將視作西突厥餘孽,一並押往漠北礦場。
這些部族本就因西突厥的壓榨苦不堪言,如今見遼軍勢大,又有如此優厚的條件,紛紛放下顧慮,捧著羊頭、美酒前來歸附。短短半個月,西突厥故地的大小部族便儘數歸順,秦瓊順利完成了收攏任務,還從部族中挑選了數千青壯,編入遼軍,充實了兵力。
與此同時,尉遲恭與程咬金已率領大軍南下,朝著高昌進發。高昌地處天山南路,是西域諸國中實力較強的國家,卻一直依附於西突厥——西突厥為了控製絲綢之路的中段,每年都會從高昌收取高額賦稅,還會派使者監督高昌的朝政,麴文泰雖為高昌王,實則是西突厥圈養的“棋子”。
當遼軍抵達高昌都城交河城外時,麴文泰正在宮中焦急地踱步。他早已得知西突厥覆滅的消息,心中滿是惶恐——沒了西突厥的庇護,高昌根本無法與遼國抗衡。
“大王,遼軍已在城外列陣,尉遲恭派人送來招降書,要求您開城投降,同意遼國駐軍,否則便要攻城!”一名大臣匆匆跑進宮殿,聲音帶著顫抖。
麴文泰接過招降書,雙手忍不住發抖。招降書中言辭懇切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不僅承諾保留他的王位,還會減免高昌的賦稅,允許高昌繼續沿用原有製度;但條件是必須同意遼國在交河城駐軍,並配合遼國保護絲綢之路的商路安全。
“大王,不能降啊!遼軍駐軍後,咱們高昌就成了遼國的附庸,再也沒有自主權了!”一名武將高聲說道。
“不降?怎麼打?”另一名大臣反駁道,“西突厥十萬大軍都被遼軍擊潰了,咱們高昌隻有三萬兵力,連西突厥都不如,怎麼跟遼軍抗衡?遼軍的火槍火炮威力無窮,交河城根本守不住!”
大臣們爭論不休,麴文泰卻沉默不語。他知道,降與不降,早已由不得他——若不降,高昌隻會落得與西突厥一樣的下場;若降,至少還能保住王位,讓百姓免受戰火之苦。
“夠了!”麴文泰猛地一拍案幾,語氣帶著幾分無奈,“傳我命令,打開城門,迎接遼軍入城,本王願意歸降遼國,接受可汗的所有條件!”
城門緩緩打開,麴文泰帶著文武百官,捧著高昌的地圖和印璽,親自出城迎接遼軍。尉遲恭翻身下馬,接過印璽,語氣嚴肅地說道:“麴王深明大義,可汗定會感念你的忠誠。從今日起,遼國將在交河城設立西域都護府,駐軍五千,負責保衛西部商路,維護西域秩序,還望麴王多多配合。”
“臣遵旨!”麴文泰躬身行禮,心中雖有不甘,卻也隻能接受現實。
遼軍順利入城,在交河城的東側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派駐了五千精銳士兵。消息傳開後,西域諸國震動——高昌是西域的強國,連高昌都歸降了遼國,其他小國更是不敢反抗。
尉遲恭與程咬金並未停歇,而是率領大軍繼續南下,先後前往龜茲、焉耆、於闐等西域諸國。這些國家本就對西突厥的壓榨心懷不滿,如今見遼國勢大,又有高昌的先例在前,紛紛主動歸降,獻上地圖和印璽,願意成為遼國的藩屬。
短短一個月內,西域諸國儘數歸順。耶律現接到消息後,龍顏大悅,下旨任命秦瓊為西域都護,總領西域軍政事務;任命徐懋功為西域長史,負責處理西域的民政與通商事宜;同時下令減免西域諸國的賦稅,鼓勵各國與遼國通商,還派遣工匠前往西域,教授當地百姓冶煉、紡織等技術。
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遼國徹底控製了絲綢之路的西段。從此,遼國的商隊可以從南京城出發,經漠北、西域,直達波斯、大食,沿途再也沒有勢力敢劫掠商隊;而西域的良馬、玉石、香料,也通過絲綢之路源源不斷地運往遼國,不僅豐富了遼國的物資,還為遼國帶來了巨額的財富。
秦瓊站在西域都護府的城樓上,望著遠方的絲綢之路,心中滿是感慨。他想起出征前耶律現的囑托,想起西征路上的種種艱辛,如今終於不負所托,徹底平定了西域。他相信,在遼國的統治下,西域定會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而絲綢之路,也將成為連接東西方的黃金通道,為遼國的強盛奠定堅實的基礎。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