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遼貨縱橫通四海 帝謀殖民窺天竺_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 > 第198章 遼貨縱橫通四海 帝謀殖民窺天竺

第198章 遼貨縱橫通四海 帝謀殖民窺天竺(1 / 1)

洛陽城的朱雀大街上,商鋪林立,車水馬龍。綢緞莊的夥計正忙著給西域來的粟特商人打包絲綢,瓷器店的掌櫃則小心翼翼地將青花碗裝入鋪著稻草的木箱,準備發往南洋——這樣繁忙的景象,如今在大遼的各大商埠已成常態。自國債順利發行、鐵路與航運網絡日漸完善後,大遼的商品如同潮水般湧向世界各地,將東方的文明與技藝,帶到了每一個有人類活動的角落。

在西域,從長安出發的鐵路已通至河中地區的撒馬爾罕,每天都有數十列蒸汽火車滿載貨物向西行駛。車廂裡,碼放整齊的遼瓷潔白瑩潤,磚茶香氣四溢,細鹽晶瑩如雪,還有帶著淡淡金屬光澤的鐵器——鋤頭、鐮刀、鐵鍋,這些在大遼已屬尋常的工業品,到了波斯與拜占庭,便成了貴族們爭相追捧的珍品。粟特商人們騎著駱駝,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將這些商品從撒馬爾罕運往波斯灣沿岸,再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部落商人,轉賣到地中海周邊的城邦。拜占庭的貴族們為了一套遼產的青花茶具,願意支付等同於十匹駿馬的價錢;波斯的工匠則對著遼鐵打造的鐮刀嘖嘖稱奇,感歎其鋒利程度遠超本地鐵器。

在南洋,大遼的蒸汽商船更是成了這片海域的“常客”。這些船體寬大、動力強勁的商船,不懼風浪,載著玻璃器皿、棉布、白糖等商品,穿梭於馬來半島、爪哇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南洋的土著部落首領,第一次見到能透光的玻璃時,誤以為是“神賜的寶物”,用整船的香料換取了一箱玻璃珠;天竺半島的王公貴族,則對遼產的棉布情有獨鐘,認為其質地柔軟、花色鮮豔,比本地的麻布高級百倍。如今,在天竺的德裡、馬杜賴等城邦的集市上,隨處可見掛著“大遼商號”招牌的店鋪,掌櫃的操著半生不熟的梵語,與本地商人討價還價,而店鋪裡陳列的遼貨,總能吸引大批顧客駐足。

甚至在遙遠的阿拉伯半島,大遼的商品也已落地生根。此時的阿拉伯半島尚未統一,先知穆罕默德正在麥地那傳播教義,各個部落之間仍處於分散狀態。大遼商人帶著細鹽、瓷器與鐵器,沿著紅海沿岸航行,與麥加、麥地那的部落進行貿易。部落的人們從未見過如此精細的瓷器,也從未用過如此鋒利的鐵器,很快便與大遼商人建立了穩定的貿易關係——他們用駱駝毛、椰棗換取遼貨,再將這些商品轉賣給周邊的部落,從中賺取差價。

看著商人們送來的貿易報表,耶律現坐在禦書房的地圖前,手指輕輕劃過標注著“遼商航線”的線條,臉上卻沒有太多笑意。報表上的數據確實亮眼——去年一年,大遼的海外貿易額突破了一千萬兩白銀,比三年前翻了一倍還多。可在耶律現看來,這樣的效率依舊太低,遠不及他心中的預期。

“還是太慢了。”耶律現喃喃自語,手指停在了天竺半島的位置,“商品運到天竺,要先經長江水運到廣州,再換乘蒸汽商船穿越南海,繞過馬來半島,最後沿著孟加拉灣北上,前後要耗費近三個月時間。就算到了天竺,還要麵對各個城邦的關稅壁壘,一層一層盤剝下來,利潤要少掉三成。”

他想起了穿越前讀過的西方殖民史——15世紀後,歐洲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為何要不遠萬裡開辟新航路,瘋狂掠奪殖民地?根源便在於歐洲大陸四分五裂,各國市場狹小,且相互設置貿易壁壘,本土無法消化日益增長的商品產量,也無法提供足夠的原料。於是,他們隻能用堅船利炮打開海外市場,搶占殖民地,一邊將商品傾銷到殖民地,一邊從殖民地掠奪棉花、蔗糖、貴金屬等原料,形成“生產—銷售—掠奪—再生產”的循環。

“現在的大遼,不也麵臨著類似的問題嗎?”耶律現苦笑一聲,目光轉向地圖上的大遼疆域。如今的大遼,占據了中原、草原、西域、雪域高原等最富庶的東方地區,形成了統一的國內市場,這是歐洲各國無法比擬的優勢。可問題在於,大遼的擴張速度太快,國內市場雖大,卻尚未完全成熟——百姓們剛從農業社會過渡到工業社會,雖然解決了溫飽,手裡有了餘錢,但整體消費水平仍處於較低水平。比如江南的棉布作坊,每月能生產上萬匹棉布,國內隻能消化六成,剩下的四成隻能依賴海外市場;河北的鐵礦場,每年產出的生鐵有一半以上堆積在倉庫,等著海外訂單。

“國內市場消化不了,海外市場效率太低,想要進一步推動工業發展,似乎隻剩下‘殖民掠奪’這一條路了。”耶律現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移動,最終停在了兩個地方——天竺與倭國。

天竺無疑是最理想的殖民地。此時的天竺半島,並未形成統一的政權,而是分裂成數十個大小不一的城邦與王國,彼此之間戰亂不斷,實力孱弱。更重要的是,天竺人口眾多,據商人們估計,整個天竺半島的人口超過五千萬,這意味著龐大的消費市場——隻要能打開天竺市場,大遼的棉布、瓷器、鐵器就能源源不斷地傾銷過去,解決國內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天竺物產豐富,恒河流域的稻米產量極高,德乾高原盛產棉花與香料,這些都是大遼工業與民生所需的原料。若是能控製天竺,大遼不僅能獲得廣闊的市場,還能建立穩定的原料供應基地,一舉兩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倭國,則有著另一層戰略意義。此時的倭國正處於飛鳥時代,剛剛完成“大化改新”,試圖模仿中原製度建立中央集權,但國力依舊弱小,國內氏族勢力盤根錯節,生產力水平低下,百姓生活貧困,用“窮得鳥不拉屎”來形容毫不為過。可耶律現知道,這個看似貧瘠的島國,地下卻埋藏著巨大的財富——石見銀山。在穿越前的曆史上,石見銀山在16世紀被開發後,產量一度占據世界銀礦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是當時東亞地區最重要的白銀產地。而現在的倭國,根本不知道這座銀山的存在,更談不上開發。

“白銀啊……”耶律現的眼中閃過一絲光芒。大遼的工業發展,離不開白銀的支撐——購買原料需要白銀,支付工匠工資需要白銀,海外貿易結算也需要白銀。雖然大遼的銀礦產量不低,但隨著工業規模的擴大,白銀需求日益增長,已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跡象。若是能攻下倭國,開發石見銀山,將源源不斷的白銀運回大遼,不僅能緩解白銀短缺的壓力,還能降低工業成本,進一步提升大遼商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更重要的是,白銀作為硬通貨,能增強大遼的國際支付能力,讓大遼在與波斯、拜占庭等國的貿易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當然,耶律現也清楚,無論是征服天竺還是倭國,都並非易事。天竺距離大遼本土遙遠,後勤補給困難;倭國則孤懸海外,需要強大的海軍作為支撐。但這些困難,在工業革命帶來的優勢麵前,似乎又並非無法克服——大遼有蒸汽戰船,有射程遠、精度高的“98k”步槍,有能轟碎城牆的火炮,還有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相比之下,天竺的城邦軍隊仍以冷兵器為主,倭國的士兵甚至還在使用竹矛與木盾,雙方的實力差距如同天塹。

“先從哪裡入手呢?”耶律現看著地圖上的天竺與倭國,陷入了沉思。天竺市場大、原料多,但距離遠、情況複雜;倭國距離相對較近,目標明確石見銀山),但市場小、物產相對匱乏。或許,可以先派使團前往天竺,試探各個城邦的態度,同時派遣海軍勘察倭國的海岸線,了解石見銀山的具體位置與倭國的軍事部署。等準備充分後,再根據實際情況,製定具體的征服計劃。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著遠處正在修建的鐵路站台。一列蒸汽火車呼嘯而過,噴出的白煙在藍天下散開,如同大遼正在蓬勃發展的工業與國運。耶律現知道,殖民掠奪並非長久之計,但在當前的曆史階段,這卻是推動大遼工業進一步發展、鞏固大遼霸權的最快途徑。

“既然曆史選擇了我,那我就隻能順著這條路走下去。”耶律現的眼神變得堅定起來,“等拿下天竺與倭國,大遼的工業就能再上一個台階,到時候,或許就能找到比殖民掠奪更可持續的發展方式了。”

此時的天竺半島,某個城邦的王公還在為爭奪一塊肥沃的土地與鄰國交戰;遙遠的倭國,天皇與氏族貴族還在為權力分配爭論不休。他們都不知道,在遙遠的東方,一個強大的帝國已經將目光投向了他們,一場即將改變他們命運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京圈大佬們的重生妹寶,又甜又乖 這個賞金獵人有點強! 明珠映夜 重生之我絕不當舔狗 炮灰重生後逆襲,渣夫全家悔斷腸 被趕到狗窩住趙老太手握千萬巨款 無限戰警 末世重生:終末堡壘 殘土紀元 開局被電死,穿越後用電稱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