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帝破框架答讀者 技興農桑促人繁_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 > 第218章 帝破框架答讀者 技興農桑促人繁

第218章 帝破框架答讀者 技興農桑促人繁(1 / 1)

跳出小說框架,耶律現麵向“讀者”,語氣輕鬆又帶著幾分無奈)

“嘿,那位說我‘開掛’的朋友,你還真說對了——不過我的掛,可不是你們想的那種‘係統叮一聲就掉禮包’的金手指。”耶律現靠在禦書房的椅背上,手指敲了敲桌案上的化肥袋,“我的係統叫‘文明觀察者’,除了剛穿越時幫我把身體改造得結實點,連包種子都沒給過,說起來比你們還慘。我真正的‘掛’,是腦子裡裝著的後世知識,尤其是農業這塊——你們以為人口爆炸是憑空來的?沒化肥、沒農藥、沒好種子,就算給百姓發一百頭耕牛,該餓肚子還是餓肚子。”

他起身走到窗邊,望著宮外連片的良田,思緒飄回剛穿越那幾年。那時他剛拿下遼東,看著滿地荒蕪和麵黃肌瘦的百姓,就知道“人口”是大遼未來的命門。可遼東的土地雖肥沃,老祖宗傳下來的種子不行——產量低、抗病蟲害能力差,就算農民起早貪黑耕作,一畝地也收不了多少糧食。更彆提沒有化肥,土地越種越貧瘠;沒有農藥,一場蝗災、一場病害就能讓一年的收成打水漂。

“你們還記得上一章說大遼人口破1.5億,覺得不可思議?我跟你們算筆賬。”耶律現轉身坐下,拿起紙筆隨手畫了個簡單的表格,“前世十八、十九世紀的歐美,已經有了蒸汽機、鐵犁這些先進工具,可為什麼人口沒暴漲?因為農業的核心問題沒解決——種子還是老品種,土地肥力靠農家肥,病蟲害隻能靠天收。就像英國工業革命時,工廠裡的機器轉得再快,農民還是得靠‘看天吃飯’,糧食不夠,人口自然漲不起來。”

他頓了頓,語氣裡多了幾分感慨:“我剛穿越過來時,大遼的農業跟那時的歐美差不多。遼東開墾初期,我就讓農技官把最好的稻種、麥種挑出來,年年選種、年年培育——你們彆小看‘選種’,就拿水稻來說,普通種子一畝收兩百斤,選出來的良種能收三百斤,這就是實打實的糧食增量。可光靠選種不夠,土地肥力跟不上,良種也長不好。所以我把國家近三成的稅收都砸進了農業:給農民發耕牛、發農具,後來甚至造出了蒸汽播種機,一天能種一百畝地;更重要的是,我讓工匠們照著後世的配方,搞出了化肥和農藥。”

說到“化肥和農藥”,耶律現的聲音明顯提高了幾分,像是在強調這兩個詞的重要性:“你們可能沒經曆過‘靠天吃飯’的日子,不知道這兩樣東西有多重要。以前沒化肥,農民隻能靠積攢農家肥施肥,一畝地最多施兩百斤,土地越種越瘦;有了化肥,一畝地能施五十斤氮肥、三十斤磷肥,土地肥力翻番,良種的產量直接衝到了一畝四百斤,甚至五百斤。以前沒農藥,蝗蟲來了隻能眼睜睜看著莊稼被啃光,稻瘟病一來整片稻田都得荒;有了農藥,蝗蟲能殺,病害能防,收成穩了,百姓才能吃飽飯。”

他想起前世課本裡的知識,眼神裡滿是篤定:“你們想想,前世中國建國時人口4.5億,改革開放前漲到8億,靠的是什麼?除了政策鼓勵生育,最關鍵的就是化肥和農藥的普及——就算在困難時期,國家也沒停下發展化肥工業的腳步。到了改革開放後,化肥、農藥更普及了,加上良種推廣,人口直接漲到了13億。這還不算,要是千禧年後沒實行計劃生育,人口還得漲!這說明什麼?說明不管在哪個時空,‘吃飽飯’都是人口增長的前提,而‘吃飽飯’的關鍵,就是農業技術。”

耶律現走到書架前,取出一本厚厚的《大遼農書》,翻開裡麵的插圖——有蒸汽播種機的結構圖,有化肥的製作流程,還有不同良種的對比圖。“你們看,這是咱們大遼現在用的蒸汽播種機,比人工播種快十倍;這是尿素化肥的配方,咱們的工廠現在一天能產一百噸;這是抗稻瘟病的水稻良種,去年在江南試種,一畝地收了五百二十斤。有了這些東西,百姓不僅能吃飽,還能吃好——以前一家五口人種十畝地,勉強夠吃;現在一家五口人種五畝地,不僅夠吃,還能有餘糧賣錢。吃飽了、有錢了,誰不願意多生孩子?”

他又想起南洋的開拓情況,嘴角勾起一抹笑意:“現在南洋的橡膠園、甘蔗田需要人手,天竺的商路需要護衛,未來美洲、非洲的開拓更需要人。以前我還擔心人口不夠,現在有了這些農業技術,我一點都不擔心了——再過十年,大遼的糧食產量至少能翻一番,人口說不定能突破2億;再過二十年,突破3億、4億都有可能;再過五十年,趕上前世中國的13億人口,也不是沒可能。”

“所以啊,彆再說我‘開掛’了。”耶律現重新靠回椅背上,語氣又變得輕鬆起來,“我這‘掛’,是後世無數科學家、農民總結出來的經驗,是實打實的‘科學技術’。大遼的人口增長,不是憑空來的,是靠種子、靠化肥、靠農藥、靠新式農具,一步一步拚出來的。以後你們還會看到,大遼的工業會越來越強,海外開拓會越來越順,這些都離不開‘科學技術’這個‘掛’。”

他站起身,望向窗外的朝陽,仿佛能看到幾十年後大遼的景象:中原大地良田萬頃,蒸汽農機穿梭其間;南洋諸島人聲鼎沸,各族人民共同開拓;美洲的金礦、非洲的象牙場裡,遼人用先進的技術開采資源;更重要的是,大遼的人口遍布世界各地,說著遼語、寫著漢字,把大遼的文化和技術帶到每一個角落。

“好了,不跟你們聊了,我還得去看看江南的化肥廠擴建情況呢。”耶律現揮了揮手,像是在跟“讀者”告彆,“咱們小說裡見——下次再有人問人口增長的問題,你們就幫我把‘化肥農藥’這四個字告訴他!”

重新進入小說框架,耶律現收起《大遼農書》,對門外喊道:“傳朕旨意,讓江南行省的官員把化肥廠擴建的進度奏報上來,另外,讓農技官再選一批良種,送到南洋的稻田試種!”)

門外的太監躬身應道:“遵旨!”

禦書房內,耶律現看著牆上的大遼疆域圖,眼神裡滿是期待。他知道,有農業技術這個“基石”在,大遼的人口會越來越多,開拓的腳步會越來越遠,一個橫跨全球的大遼帝國,正在他的手中慢慢成型。

喜歡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請大家收藏:()遼唐爭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階下囚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