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朝鮮不一樣,此刻的南京紫禁城內,卻是一片難得的輕鬆氛圍。
北伐大軍雖未竟全功,未能徹底殲滅韃靼主力,但丘福、朱高煦聯軍在臚朐河畔擊潰韃靼埋伏,並乘勝追擊,斬獲頗豐的消息已然傳回。
這無疑是一場振奮人心的大勝,一掃此前對北伐的種種擔憂。朱棣心情頗為舒暢,正與幾位近臣商議著後續對北元的策略以及封賞有功將士之事。
然而,這份輕鬆愉悅並未持續多久。
兩名內侍幾乎前後腳,捧著兩份漆封不同的加急奏報,神色倉惶地小跑入殿,瞬間打破了暖閣內的和諧氣氛。
“陛下,錦衣衛八百裡加急!來自遼東!”
“陛下,市舶司八百裡加急!來自海外!”
朱棣眉頭微皺,心中升起一絲不祥的預感。
他先揮手讓稟報北伐封賞事宜的大臣退到一旁,沉聲道:“呈上來。”
他先拆開了那份來自遼東的錦衣衛密報。
目光掃過,臉上的輕鬆瞬間消失,眉頭越鎖越緊,臉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陰沉下來,甚至帶著一絲難以置信的震怒!
“建文餘孽?!出現在朝鮮?!還勾結倭國,已陷朝鮮大半國土?!偽帝竟敢親臨?!”
他從牙縫裡擠出這幾個字,每一個字都帶著冰冷的殺意!禦案下的手猛地攥緊,指甲幾乎掐入掌心!
這個消息太過駭人聽聞!比他聽到任何北方邊患都要讓他驚怒!
建文!這個名字是他內心深處最大的一根刺!
殿內群臣聽到“建文”二字,無不色變,瞬間屏住了呼吸,大氣不敢出。
朱棣強壓下立刻爆發的怒火,深吸一口氣,又迅速拆開了第二份來自鄭和的奏報。
他期望這是一份能提供更多信息,尤其是關於倭國動態的消息。
鄭和的奏報寫得非常詳細,激動地描述了石見銀山的驚人儲量,證實了之前的所有傳言,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座可供大明開采百年的巨大銀礦!這無疑是天大的喜訊。
但是,朱棣逐字逐句地看完,眉頭卻皺得更緊了。
鄭和的奏報通篇都在描述銀礦的發現、儲量估算、以及他如何采取措施控製礦區的過程,對於倭國的政局、軍備動向,隻有寥寥數語“幕府似有紛爭,各地守護割據”,對於所謂的“建文餘孽”和“倭國大規模出兵朝鮮”之事,竟然隻字未提!
這極不尋常!
如果真有建文餘孽在倭國活動,並能組織起足以攻陷大半個朝鮮的軍隊,鄭和就在倭國,不可能毫無察覺!
就算一開始不知道,接到自己的命令後,也該有所偵查和彙報才對。
可現在,鄭和的奏報裡隻有銀礦,沒有建文,沒有出兵朝鮮的倭軍。
一個可怕的念頭瞬間湧入朱棣的腦海:萬一...萬一這是朝鮮李芳遠和建文餘孽、甚至倭人合謀設下的圈套呢?
李芳遠此子,也是通過政變上台,心狠手辣,雄才大略。
他會不會表麵上臣服大明,暗地裡卻與流亡的建文勾結,甚至聯係了倭人?他們故意製造“倭寇”入侵、建文現身的假象,誘騙大明出兵?
目的何在?
或許是借大明之手清除國內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