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接到鄭和的命令後的副總兵王景弘沒有絲毫遲疑。
他深知鄭和不會無的放矢,對馬島上的“明軍”既然被提督認定為友軍,且麵臨倭人大舉反撲,救援刻不容緩。
他立刻點齊了十艘福船、二十艘快艇以及兩千名精銳水師官兵,攜帶足量的火藥、箭矢和近戰兵器,趁著夜色悄然起錨,全速向著對馬島方向駛去。
他們的任務是在外圍海域潛伏,等待最佳時機給予倭軍致命一擊。
與此同時,倭國九州北部,博多灣。
正如鄭和收到的情報所言,倭國方麵確實正在組織反攻。
然而,此時倭國正處於室町幕府統治晚期,中央權力衰微,各地守護大名諸侯)擁兵自重,宛如一個個獨立王國,所謂的“戰國時代”已初現端倪。
幕府發出的征召令效率低下,各地大名響應者寥寥,或者隻派出少量老弱病殘敷衍了事。
經過一番艱難的扯皮和利益交換,最終勉強湊齊了一支約一萬人的軍隊,其中真正能打的精銳恐怕不到一半。
軍隊由幾位實力較強的大名聯合指揮,本身就存在派係林立、號令不統一的問題。
這支拚湊起來的軍隊,亂哄哄地登上了大小數百艘各式船隻從戰船到商船、漁船都有),從博多灣出發,浩浩蕩蕩卻又顯得雜亂無章地撲向對馬島。
他們信心滿滿,認為憑借人數優勢,足以碾壓島上那支“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明軍”。
何健旺通過錦衣衛接下來的情報早已掌握了倭國軍隊的動向和規模。他並沒有選擇被動地困守灘頭。
相反,他做出了一個大膽而正確的決策:放棄灘頭死守,誘敵深入,發揮火炮優勢!
他下令將所有火炮包括仙船上的和繳獲改裝的一些朝鮮火炮)從船上卸下,秘密部署在倭人最可能登陸的灘頭後方的高地和反斜麵射界良好的位置,精心構築了炮兵陣地。
射程較遠的火炮負責打擊海麵上的船隻,射程較近的則準備覆蓋灘頭。
同時,他命令所有步兵後撤至炮兵陣地後方集結隱蔽,養精蓄銳。
隻留下少數哨兵觀察海麵。
“都給本仙師聽好了!”戰前,何健旺進行最後的動員,“倭人船多,人也多!但都是烏合之眾!咱們不跟他們比人多!”
“等他們的船靠近,我們的火炮就先教他們做人!等他們好不容易爬上岸,魂都嚇掉一半的時候,再給本仙師狠狠地衝!”
各個軍官也開始鼓舞士氣。
“記住!咱們有仙師庇佑,不死不滅!都特麼給老子拿出狠勁來!誰要是慫了,彆說仙術不靈,老子第一個砍了他!”
“打完這一仗,對馬島就是咱們的!金銀財寶,大大滴有!”
在“仙術”鼓舞和利益驅動下,士兵們的士氣被調動到了頂點,尤其是那些朝鮮仆從軍,自從他們跟了何健旺以後,吃香的喝辣的,身體都壯實不少,如今眼神中的狂熱根本遮掩不住。
喜歡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請大家收藏:()搞事就變強,開局複活長孫皇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