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忠報國...”何健旺細細品味著這四個字。
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精忠報國”或許還未被提出,但這顆種子早已深埋在這位母親的心中,並通過言傳身教,刻入了嶽飛的骨血。
“好一個‘儘忠報國’!”何健旺由衷讚道,“太夫人之言,振聾發聵。有母如此,方有子如嶽鵬舉!請受在下一拜!”
他再次鄭重地向姚氏行了一禮。
這一禮,敬的是這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敬的是那足以照耀千古的家國情懷。
姚氏見何健旺情真意切,不似作偽,終於側身讓開:“郎君請進,寒舍簡陋,若不嫌棄,可進來喝碗粗茶。”
何健旺卻搖了搖頭,笑道:“多謝太夫人美意。在下心意已到,不便過多打擾。今日得見太夫人,知曉鵬舉兄何以能成棟梁之材,已是幸事。願太夫人保重身體,靜待佳音。他日若有機緣,或能與鵬舉兄並肩作戰,亦未可知。”
說完,他再次拱手,深深看了一眼這位堅強的母親和這個孕育了英雄的小院,轉身離去,身影很快消失在鄉間小路的儘頭。
姚氏站在門口,望著何健旺離去的方向,眼中依舊帶著些許疑惑,但更多的是一種欣慰。
飛兒的名字能被遠方之人知曉並讚譽,或許...或許他真的能在這亂世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報國之路。
而何健旺,在見過姚太夫人後,心中那份對嶽飛的期待更加強烈。
他不再停留,稍作打聽後,仙力微動,辨明方向,朝著嶽飛投軍所在的大致區域,疾馳而去。
不出半日,何健旺就鎖定了那股初生卻堅韌不拔、充滿浩然正氣的氣息。
他身形一閃,下一刻,已出現在一座宋軍臨時營寨之外。
隻見一名年輕士兵正在校場一角獨自練槍,雖衣著與其他兵卒無異,但眉宇間英氣勃勃,動作迅捷沉穩,一杆大槍在他手中猶如蛟龍出海,帶著破風之聲,顯然已具不俗功底。
正是年輕時的嶽飛,嶽鵬舉。
何健旺心中激蕩,無需確認,此必是那人無疑。
他不再掩飾身形,徑直走到嶽飛麵前。
嶽飛剛收槍勢,忽見一氣質超凡、衣著奇特的陌生人突兀出現,並直直向自己走來,不禁一怔,握緊了手中槍,警惕問道:“你是何人?”
何健旺卻不答話,他整理了一下本就不亂的衣袍,在嶽飛驚愕的目光中,竟對著他這位小小兵卒,無比鄭重地躬身,行了一個禮。
“見過嶽武穆!”
聲音清晰,帶著難以言喻的敬意和激動。
嶽飛徹底愣住了。
“嶽…嶽武穆?”
他完全無法理解眼前發生的一切。
這人言語古怪,氣質非凡,對自己行的禮更是莫名其妙。
自己隻是一介新兵,何來“武穆”之稱?此人莫非是失心瘋了?
“尊駕是否認錯人了?在下相州嶽飛,字鵬舉,並非……”嶽飛試圖解釋。
然而何健旺根本不給他反應和詢問的時間。
他深知時空停留有限,要做的事必須乾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