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家的粥是全潮城最好的,張師兄笑著說,不過小心魚刺,上次我......
基思,魚粥要涼了!師兄的同學在遠處喊他。
師兄衝詹曉陽眨眨眼:你們慢慢喝,回見!說完小跑著離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詹曉陽低頭繼續吃粥,卻發現味道似乎更鮮美了。魚片嫩滑無刺,粥底綿密,每一口都能嘗到不同的層次——有時是蔥花的香,有時是薑絲的辣,有時是胡椒的暖。詹曉陽吃得額頭微微冒汗,眼鏡片又起霧了。
看那邊,黃朝彬突然壓低聲音,那不是解剖課的謝老師嗎?
詹曉陽順著他的目光看去。不遠處的小桌上,謝老師——那個被私下稱為骷髏船長的解剖學教授——正獨自享用一碗粥。他脫下了標誌性的白大褂,穿著普通格子襯衫,看起來就是個和藹的中年大叔。
要不要去打招呼?鄭世林猶豫著。
班長製止,打擾老師吃飯不禮貌。
四人繼續埋頭吃粥。詹曉陽偷偷觀察謝老師,發現他吃粥的樣子異常認真,每一口都細細品味,還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什麼。這個在解剖室裡不苟言笑的嚴師,此刻竟顯得如此平易近人。
粥碗很快見底。詹曉陽意猶未儘地刮著碗底的米粒,突然想起什麼:為什麼叫魚片粥,不是魚肉粥?
問得好!鄭世林來了精神,魚片是現切的,薄得像紙,燙一下就熟;魚肉粥是剁碎的,口感完全不一樣。
還有,黃朝彬補充,正宗魚片粥要用草魚,肉嫩沒腥味,老陳家每天淩晨去碼頭挑最新鮮的......
詹曉陽聽得入神。在鳳凰山,魚就是魚,要麼紅燒要麼煮湯,哪有這麼多講究。城市的飲食文化像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在他麵前緩緩打開。
你們經常來嗎?詹曉陽問。
也是三天兩頭來,鄭世林拍著肚子,這條街我吃遍了,下次帶你去嘗蠔烙,那才叫一絕!
黃朝彬神秘兮兮地壓低聲音:知道嗎?護理班女生最愛去哪家?紅燈籠牛肉粿條!去了保準能遇見......
閉嘴吧你,班長打斷,以為誰都跟你似的?
紅燈籠牛肉粿條?前世他記下這個名字,雖然不確定自己敢不敢獨自去。這一世,就算了吧。他低頭繼續喝著粥。
夜漸深,攤位的燈光在夜色中愈發溫暖。周圍食客換了一撥又一撥,隻有他們四個學生還坐著閒聊。詹曉陽聽鄭世林講籃球賽的精彩瞬間,聽黃朝彬吐槽食堂阿姨手抖,聽班長分析下周解剖小測的重點,偶爾插一兩句話。這種純粹的放鬆與快樂,是他以前從未體驗過的。
結賬!班長終於揮手示意。
老板娘走過來,數了數空碗:四碗十二塊。
詹曉陽摸出三張一元紙幣,和其他人的錢一起放在塑料托盤裡。老板娘看都不看就收走了,轉身招呼新來的客人。
走,消消食。班長提議。
四人沿著南春橋慢慢溜達。夜市依然熱鬨,但人流已經稀疏了些。詹曉陽看到更多有趣的攤位:賣手打牛肉丸的壯漢,捶打肉泥的聲響像在演奏樂器;賣砂鍋粥的小販,十幾個小砂鍋在炭火上咕嘟冒泡;甚至還有賣寵物魚的,玻璃缸裡五彩斑斕的熱帶魚遊來遊去。
那是啥?詹曉陽指著一個冒著白煙的攤子。
反沙芋頭,黃朝彬眼睛一亮,走走,嘗一塊!
反沙芋頭外酥裡糯,裹著糖霜和蔥花,鹹甜交織,讓詹曉陽想起母親做的紅薯餅,但更精致複雜。他小口咬著,生怕太快吃完這美味。
那邊還有鴨母撚,鄭世林指著遠處一個攤位,下次帶你去,甜而不膩......
詹曉陽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在積累一份潮城夜宵地圖,而這份地圖的每個標記,都與這些新朋友息息相關。在鳳凰山,他的世界隻有家和學校兩點一線;而在這裡,南春橋、牌坊街、西湖畔......每個地方都承載著鮮活的記憶。
回校的路上,月光灑在韓江上,碎成萬千銀片。四人走得懶散,影子在路燈下時長時短。詹曉陽聽著同學們討論明天的課程,偶爾插入幾句,不再像剛入學時那樣局促不安。
回到宿舍,曉陽趕忙去洗漱。當躺在了床上,魚片粥的鮮味似乎還留在唇齒間。三塊錢買來的不隻是魚片粥,還有與同學們並肩而坐的平等感,分享美食的快樂,以及屬於這座城市夜生活的參與感。
窗外,月光靜靜地流淌。詹曉陽翻了個身,聽著室友們的呼吸聲,胃裡暖暖的,心裡也暖暖的。明天還有解剖小測,還有無數挑戰等著他。但此刻,在這個飽足而平靜的夜晚,他隻想記住魚片粥的鮮美,記住南春橋的燈火,記住少年們無憂無慮的笑臉。
他想著得安排個機會,帶劉小惠去嘗嘗南春橋宵夜檔的魚片粥,很有味道!
喜歡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請大家收藏:()重生1995回到衛校上學的日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