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七年春,潞州。
冰雪消融,萬物複蘇,潞州防禦使府控製下的潞南之地,呈現出一派忙碌而又充滿希望的景象。然而,端坐於潞州防禦使府正堂的李鐵崖,心中卻並無多少春日般的輕鬆。地盤擴大了,人口增多了,軍隊擴充了,但這一切若不能轉化為清晰可控的數字和有條不紊的體係,便如同霧裡看花,根基虛浮。他深知,在這強敵環伺的亂世,若不能精確掌握自己麾下有多少兵、多少民、多少糧,無異於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馮先生,韓老,”李鐵崖將手中的幾份關於春耕進展和邊境哨探的簡報放下,目光掃過堂下核心幕僚,“去歲倉促,諸多事務皆如救火。今春局勢稍緩,我等必須沉下心來,做一件關乎根本的大事——徹底摸清我們的家底!”
馮淵與韓德讓對視一眼,皆露出深以為然的神色。馮淵拱手道:“將軍明見萬裡!‘知己’乃百戰不殆、治國安邦之首務。不明丁口,則賦役無憑;不清田畝,則征課失據;不整軍旅,則號令難行。此事確已刻不容緩。”
韓德讓也道:“老朽近日處理政務,亦深感戶籍混亂、田冊殘缺之苦。各州縣報來的數字往往前後矛盾,軍中員額亦是虛虛實實。長此以往,非但政令難通,更易滋生貪弊,空耗錢糧。”
“正是此理!”李鐵崖斬釘截鐵,“即日起,舉全軍全府之力,開展兩件要務:一為全麵戶口、田畝普查;二為全軍點驗、整編造冊!務求在夏收之前,將我等掌控之地、之民、之兵,查個水落石出!”
方針既定,防禦使府如同一台精密的機器,高速運轉起來。馮淵、韓德讓牽頭,召集府中精乾文吏、各州縣主官、以及新近投效的通曉政務之士,連日會議,製定了詳儘的普查方案。
馮淵提出:“普查之事,貴在精細,亦難在精細。需防官吏敷衍,豪強隱漏,小民恐慌。淵以為,當分步進行:首先,明發告示,宣示普查旨在‘均平賦役,安輯流亡’,使民知其利而減其抗。其次,製作統一表格式樣,詳列戶主、丁口、男女、老幼、田畝數、田等上中下)、房宅、牲畜等項。再者,選派可靠人員,分區分片,入戶核查,令民自報,輔以鄰裡互保,吏員複核。其四,對新增流民,單獨登記,許諾分給荒地,緩征賦稅,鼓勵定居。其五,嚴懲虛報、瞞報者,獎勵舉發,以示公允。”
韓德讓補充道:“田畝普查尤為關鍵,需重新清丈。可組織專人,持舊冊殘缺者亦參考),會同鄉裡耆老、地方公正之士,實地勘測,厘清疆界,區分官田、民田、無主荒地。此舉必觸犯豪強利益,需有軍士隨行彈壓,以防不測。”
對於軍隊點驗,李鐵崖則召集王琨、趙橫、劉黑闥、張敬等將領,以及新任的練兵都尉張敬,嚴令:“各營、各都、各隊,自上而下,逐一核點實有兵員,登記姓名、年齡、籍貫、入伍時日、有無家眷、特長技藝如弓馬、刀盾、工匠等)。淘汰老弱病殘,予以撫恤遣散。核實軍械馬匹,編號造冊。嚴查‘吃空餉’、虛報員額之事,違令者,無論官職,嚴懲不貸!張都尉,整訓之餘,此事由你協同各營主將督辦!”
數日後,一場規模空前的普查運動在潞州、上黨等防禦使府控製區全麵展開。
各城門口、市集要道,貼出了蓋有防禦使大印的安民告示,書吏們大聲宣講普查的宗旨和好處。一隊隊由文吏、衙役以及少量維持秩序的軍士組成的普查小隊,帶著統一的簿冊、丈量工具,深入街巷村落。
起初,民間不乏疑慮和恐慌。有怕增加賦稅的,有隱瞞丁口以避役的,有豪紳企圖隱匿田產的。但普查吏員態度堅決,執行嚴格,對如實申報者溫言撫慰,對企圖蒙混者嚴詞告誡,對查實的隱漏行為當場處罰,並將部分罰沒田產當即分給無地貧民。此舉迅速樹立了官府的威信,也讓百姓看到了“均平”的希望,抵觸情緒漸漸消散。
軍中點驗更是雷厲風行。張敬親自帶隊,逐營核對名冊,點驗人員裝備。果然發現不少問題:有的營隊虛報員額,冒領軍餉;有的老兵油子占著名額卻已不堪戰陣;軍械保養不善,賬物不符。王琨、趙橫等老將麵子上有些掛不住,但在李鐵崖的嚴令和張敬的公事公辦下,也隻能配合整頓,將不合格者清退,重新編組隊伍,明確各級編製。
經過近兩個月的忙碌,普查和點驗工作接近尾聲。大量的數據被彙集到潞州防禦使府,由韓德讓組織文吏日夜不停地整理、核算。
這一日,韓德讓與馮淵捧著幾卷墨跡未乾的總冊,來到正堂向李鐵崖稟報。
“將軍,普查結果已大致彙總完畢!”韓德讓的聲音帶著疲憊,更帶著一絲如釋重負的興奮,“經查,我防禦使府現實際控製潞州州城及附郭縣)、上黨縣等共一州五縣之地,轄下在籍民戶,計有兩萬一千四百餘戶,口九萬八千餘口其中成丁男口約三萬二千)!已清丈田畝四十一萬餘畝其中上田不足三成,中田四成,下田及新墾荒地三成),另有官田、無主荒地待墾者約十萬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數字,比之前粗略估計的要精確得多,也反映出曆經戰亂後人口的凋敝和土地的荒蕪,但畢竟有了一個清晰的底數。
馮淵接著稟報軍旅點驗結果:“經張都尉及各營將領協力清查,我軍現有戰兵含斥候)實額三千二百餘人,輔兵、役夫兩千八百餘人,總計可戰、可用兵力六千餘人。淘汰老弱近五百人,已妥善安置。軍械馬匹亦已登記造冊,管理大為改善。”
李鐵崖仔細翻閱著總冊,臉上露出了久違的、踏實的神色。有了這些確切的數字,征多少糧,募多少兵,興多大役,心中終於有了譜。這不僅僅是數據,更是統治的基石。
“好!辛苦二位先生,辛苦諸位同僚了!”李鐵崖合上冊子,目光炯炯,“此乃奠基之功!自此,我潞南防禦使府,才算真正腳踏實地!”
他當即下令:“依據此冊,韓老即刻主持製定新的賦役章程,務求公平合理,與民休息!馮先生,以此丁口田畝為基礎,重新劃分鄉裡,編練保甲,強化地方治安!王琨、趙橫、張敬,依新定員額,嚴格操練,精煉士卒!自即日起,一切軍政事務,皆需以此為準,不得再含糊其辭!”
一場徹底的戶口田畝普查和軍隊點驗,如同一次精準的全身檢查,讓李鐵崖勢力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體格”和“氣血”。雖然底子依然薄弱,挑戰依然嚴峻,但至少,他們不再是在黑暗中摸索。摸清了家底,方能量入為出,方能精打細算,方能在這亂世的驚濤駭浪中,更穩地掌好船舵,駛向未知的遠方。而這本沉甸甸的冊子,也預示著潞南之地,將進入一個更加製度化、規範化的治理階段。
喜歡鐵槊鎮唐末請大家收藏:()鐵槊鎮唐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