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神社的鐘聲在晨霧中回蕩,仿佛在宣告著什麼。徐硯深立即派人監視神社,發現近日進出人員異常頻繁。
"表麵是日本僑民的宗教活動,但時機太巧合了。"徐硯深在軍事會議上指出,"我們需要進去搜查。"
日方領事館立即提出抗議,稱神社享有外交豁免權。談判陷入僵局時,杜清晏提出一個方案:"以文化交流的名義進去。神社每年這個時候都會舉辦書法展。"
沈知意補充道:"我可以扮成記者跟隨采訪。"
計劃定下後,三人分頭準備。徐硯深安排便衣混入參觀人群,杜清晏聯係日方文化機構,沈知意則弄到了記者證。
?
書法展當天,虹口神社外人頭攢動。日本僑民和少數中國文化愛好者陸續進入。沈知意背著相機,仔細觀察每個細節。
杜清晏與神社主管寒暄時,注意到後殿區域禁止入內。"那裡在修繕嗎?"他故作隨意地問。
主管眼神閃爍:"隻是存放些舊物,沒什麼好看的。"
徐硯深的便衣報告,發現有幾個"工作人員"行動舉止不像普通神職人員,更像軍人。
展覽進行到一半時,突然下起大雨。參觀者紛紛到廊下避雨,神社內一時混亂。
沈知意趁機溜向後殿,杜清晏為她望風。在轉角處,她差點撞上一個熟悉的身影,山口由紀正端著茶具走過。
"沈小姐走錯方向了。"由紀語氣平靜,"前廳在那邊。"
?
雨越下越大,雷聲掩蓋了其他聲響。徐硯深發現神社的排水係統異常發達,下水道口有新鮮車轍印。
"他們在運輸東西。"他判斷道,"可能利用雨水掩蓋聲音。"
杜清晏在與日本學者交談時,得知一個信息:神社地下有戰時修建的防空洞,後來被封存。
"防空洞通往哪裡?"杜清晏狀似無意地問。
學者搖頭:"不清楚。戰後就封了,說是結構不安全。"
沈知意注意到由紀端茶的姿勢很特彆,手腕總是保持特定角度。她在本子上悄悄畫下這個動作,突然想起母親日記裡提過的暗號手勢。
?
雨稍小後,參觀者陸續離開。三人彙合交換情報,都認為神社地下有蹊蹺。
"需要進去搜查,但需要正當理由。"徐硯深皺眉。
這時,陳景明帶來一個消息:林文彬想起一個重要細節。"明月商社的貨最後都運往一個地方——虹口消防站。"
沈知意立即查證,發現消防站與神社僅一牆之隔,且有地下通道相連。
"消防站最近在"檢修",日本僑民自發組織了"消防隊"。"杜清晏翻出相關報道,"這很可能是個幌子。"
當晚,徐硯深派人潛入消防站,發現地下確實有通道通往神社方向。但通道被新裝的鐵門封鎖,無法進入。
?
第二天,杜清晏收到匿名信,裡麵是半張神社平麵圖,標注著地下通道的走向。筆跡與之前由紀留下的字條相同。
"她在幫我們?"沈知意疑惑,"但為什麼?"
徐硯深部署行動方案:"明晚神社有夜祭,是最好的機會。"
行動前夜,三人最後一次核對計劃。杜清晏突然說:"由紀可能不是自願的。我查到她母親被軟禁在東京,鬆本在用這個控製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