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珍被恨意衝昏頭腦,不代表其他人也一樣。
沈大海夫妻倆隻想把錢要回來,大哥一家的死活他們並不關心。
所以,當聽到沈明珠把矛盾升級到反革命上,兩人很是不安。
想著不行從長計議,死丫頭現在明顯不好鬥,還是回去想好萬全之策再說。
可吳秀珍顧不上那麼多,今天這口惡氣要是不出,她怕自己會氣死。
況且,她始終不相信對方有什麼證據。
於是說道“少給我扣帽子,誰是反革命還不一定呢。你要是能證明,我就給你磕頭道歉,怎麼都行,不能的話,趁早收拾好行李滾出我兒子的家。”
沈明珠鄙視道“奶奶,恕我直言,你的道歉並不值錢,一個道歉換個房子,想什麼美事。”
吳秀珍越發覺得對方是在拖延時間,自信心高漲,反問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說怎麼辦?”
“簡單。”沈明珠直接說道“隻要我能證明自己的身份,你就寫一份悔過書,承認你從頭到尾都是誣陷,並附上原因、道歉以及賠償。”
沈大海一聽賠償瞬間火大“你也不怕被自己的貪心給撐死。”
吳秀珍卻在這時問道“你想要多少?”
沈明珠抬手指了指“我不要錢,那塊手表,是我媽送我的生日禮物,不小心摔壞後,你說找人幫忙修理;
不想最後修理到你的手上,還說什麼幫我試戴兩天,看看準不準,眼瞅過去兩年,是時候還回來了吧。”
吳秀珍陰著臉說道“你記錯了,你那塊表早就報廢,這是我後買的,不過既然你想要,給你便是。但要是你無法證明,你得跪在我麵前賠禮道歉。”
沈明珠嗬了一聲“成交!”
“現在可以說你要怎麼證明?”
“滴血認親。”
聽到這話,不說沈家人,圍觀的人群立馬傳來一陣騷動。
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難得一見的‘認親大戲’,已經到上班時間的人則是滿臉的遺憾。
離去的步伐恨不得一步變三步,能拖一時是一時......
沈鬆柏聽到這話卻是提出反對“不行,這個方法不可靠。”
“爺爺,滴血認親可是自古就有記載,宋代更是把這個方法應用到破案上,你說不靠譜,那你想個靠譜的;
奧,合著你們拿不出證據,我自己想出辦法,你們又在這推三阻四,怕不是心虛不敢吧?”
一直到現代,還有個彆人相信滴血認親的說法,更彆說眼下處於掃盲的年代。
大眾還停留在老思想,加上目前各方麵技術落後,沈明珠咬定沒人會懷疑,即使有,也會少數服從多數。
她也不需要什麼科學論據,她為的是借助這種備受爭議的方式使得這件事廣為流傳。
當形式蓋過事實,輿論甚囂而上,謠言自然不攻而破。
這不,隨著湊熱鬨的人越來越多,所有人的期待值也被拉滿。
早些年沒什麼廣播,讀書識字沒有現在普及,大家娛樂方式多是在茶樓裡聽書,要不就是去戲院看戲。
他們最喜歡聽的情節之一便是流落民間的太子靠滴血認親回到宮裡,報仇雪恨最後登上皇位之類。
連皇帝老兒都相信的東西,怎麼可能有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