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沒有愛憎,沒有哀樂,也沒有顏色和聲音。”
顧曉的聲音在教室裡響起,朗讀的是魯迅的《希望》。
聲音不高,像一道清泉。
陳邑不知不覺間調整了坐姿,目光帶著審視,情緒被帶入情境,眼神滿是專注。
黃壘那慣有的孤傲也悄悄收斂,目光帶著一絲認真。
“我大概老了。我的頭發已經蒼白,不是很明白的事麼......”
顧曉繼續朗誦,語調裡充滿了精神上的倦怠,以及對希望的茫然。
考場內,教師們全神貫注,一旁待考的其他幾位考生,也不由自主地被這氛圍感染,屏氣凝神。
他的朗誦接近尾聲,聲音裡帶著一絲不甘和迷茫:
“......雖然是悲涼縹緲的青春罷,然而究竟是青春。”
語句落下,餘韻未絕。
短暫寂靜後,顧曉微微躬身,語氣恢複了平常的鬆散:
“謝謝老師。”
陳邑院長低頭,在麵前的評分表上流暢地寫下了幾筆,霍漩臉上,那抹幾不可察的弧度又深了一些。
就在工作人員準備上前宣布進入下一環節時,劉詩濱卻抬手示意稍等。
這位頭發花白的教授看向顧曉,眼裡帶著探究:“你這個年紀的男生,大多偏愛《再彆康橋》那種文藝範兒,或者激昂一點的《滿江紅》,你為什麼會選這樣一篇文章?”
顧曉明顯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恢複平靜:
“沒什麼特彆原因,讀起來有共鳴而已。”
劉詩濱眼裡的好奇更盛了,“你這個年紀就開始感慨青春已逝了?”
顧曉陷入沉默。
他能怎麼說?
難道要說,因為這軀殼裡裝著的是一個經曆過社會毒打、穿越了時空,對過去充滿懷念對未來又帶著疏離的複雜靈魂?
他抬眼看向劉詩濱,敷衍道:“老師,這個問題貌似與考試無關。”
話音落下,整個305教室陷入死寂。
彆說在場的其他考官和一同待考的四位考生,就連門口那兩個見慣了考場百態的工作人員,都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了顧曉,眼神裡充滿了難以置信。
這小子知不知道他在跟誰說話?知不知道這是什麼場合?
劉詩濱在短暫的訝異後,玩味地笑了:
“我是你未來可能的老師,難道連你的內心想法都問不得?”
你是我的老師跟窺視我的內心有什麼必然聯係麼......顧曉默默吐槽官大一級壓死人,組織語言道:
“談不上青春已逝,我隻是單純覺得自己的青春不值得留戀。”
他平淡道:“我的童年簡單到近乎枯燥,懂事之後就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隻有做不完的試卷和聽不完的規訓。其他人怎麼想我不清楚,可我是由衷覺得這種人生不值得。”
這番話讓考官席上幾位老師不約而同地交換了眼神,有人皺眉,有人欣喜。
“所以你來學表演,是為了尋求另一種人生?”劉詩濱追問道。
“隻是好奇而已。”
顧曉開口道:“都說娛樂圈是個傷風敗俗,藏汙納垢的地方,我想進去看看是不是真的。”
劉詩濱呆了一下,隨後強忍笑意道:“想來不會讓你失望的。”
……
……
談話小插曲讓考場的緊繃氣氛為之一鬆。
隨後,便進入了集體小品環節。
題目是《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