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喝足,顧曉打開IBM筆記本,熟練地連接電話線,在“滴滴嘟嘟”的撥號音中登陸了QQ。
幾天過去,好友列表裡已經多了十幾個閃爍的新頭像,都是購買過資料的學生和家長發來的谘詢信息。
【朋友在嗎?這個例句的語法結構是什麼意思?】
【單詞後麵的例句有點看不懂,能不能用中文解釋下?】
【資料很好,孩子說很有用,謝謝!】
問題大多無關痛癢,甚至略顯幼稚,可顧曉還是耐著性子回複了一遍。
舞蹈排練室這件事讓他意識到了人脈的重要性。
即使財政危機解除,販賣學習資料這門生意也不能停。
多個朋友多條路,在這個時代絕不是空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谘詢,維係著他與客戶之間的信任紐帶,誰也不知道哪天就會用上。
半小時後,應付完最後一位家長,顧曉取出從邱旭那裡借來的碟片,放入驅動器,光驅發出輕微的讀盤聲。
立場決定觀點,觀點決定方法。
從前看電影,隻為消磨時間,尋個感官刺激。
如今以“學習”的心態坐在屏幕前,體驗感截然不同。
為了專注學習,他沒有打開聲音,隻凝神觀察演員的肢體語言、麵部表情和眼神交流,遇上經典段落,便反複拉回,一幀一幀地細品。
這過程極為枯燥,絲毫不遜於當初校對英文單詞的煎熬。
屏幕的光映在他臉上,明明滅滅。
程蝶衣那“一笑萬古春,一啼萬古愁”的驚鴻一瞥;1900在顛簸船艙中與人鬥琴時表情的狂放......無數畫麵在顧曉腦中交織、分解、再重組。
長時間的專注讓他眼眶發澀,太陽穴又開始隱隱作痛。
顧曉對此卻樂在其中。
這種將經典掰開,揉碎,汲取其中養分的感覺,讓他有種莫名的充實感。
……
……
時間一晃而過。
當顧曉解析完最後一部電影,已經是第二天中午。
他伸了個懶腰,正要去廚房尋找食物,電腦忽然響起QQ的提示音。
一聲未歇,一聲又起。
“滴滴答答”的聲音在房間裡不斷回蕩,大有不把人炸出來不罷休的架勢。
顧曉不用看就知道是劉藝菲。
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執著,好友列表裡,她是獨一份。
他坐回椅子,點開那個瘋狂閃爍的向日葵頭像。
【風中的蒲公英:顧曉!我們通過複試了!】
【風中的蒲公英:你趕緊去辦三試準考證!】
【風中的蒲公英:我是17號上午10點的三試,教室505!你辦完了告訴我你的!】
複試結果出得這麼快?顧曉有些意外。
他原以為複試審核至少要三天,加上一天休整,滿打滿算能有四天準備時間。
如果今天就出成績,那豈不是說......三試很可能後天就要開始?
有點麻煩了......顧曉眉頭蹙起,心底湧上一股煩躁。
聊天窗口還在不依不饒地跳動:
【風中的蒲公英:我知道你在線!快回我消息!!!】
顧曉回神,指尖落在鍵盤上。
【流浪的木子:我知道了,恭喜。】
劉藝菲幾乎是秒回。
【風中的蒲公英:就這?】
【風中的蒲公英:你一點都不激動嗎!?】
【流浪的木子:激動。】
【風中的蒲公英:(發怒)(發怒)(發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