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清楚矛盾,和敢於戳破矛盾迎難而上,不是一回事。
從見到顧曉到結束談話,也就不到一刻鐘的時間,他好像看到了好幾副麵孔。
雖說閱曆與年齡並無直接關係,可一個十七歲的小孩能把社會規則看的這麼透徹也確實不多見。
確實是個有意思的年輕人。
……
……
板樓公寓,三單元。
顧曉並不知道自己走後,會議室裡正圍繞他展開一場關於娛樂圈規則的深入討論。
此刻的他,正坐在書桌前,指尖撚著那薄薄的幾頁劇本,眉頭微蹙。
在會議室裡,他並非故作謙虛以博取好感,而是實話實說——對於民國那段曆史,他確實不了解。
《金粉世家》這部作品對他而言太過遙遠和陌生。
除了依稀記得這部劇裡有劉藝菲、陳昆和董潔,其餘的情節、人物關係,在他的腦海裡全然是一片空白。
他有勇氣接下《天龍八部》的段譽,是因為他看過原著和電視劇,對那個癡情又帶著點迂腐氣的貴公子,有著具體的想象。
可“歐陽於堅”是誰?
劇本裡隻提供了幾場戲的台詞和簡單的情景提示:
一個留學歸來的進步青年,滿懷理想,在金家的夾縫中掙紮,與冷清秋有著朦朧的情感糾葛。
寥寥數語,隻能勾勒出一個模糊的輪廓。
他該如何去演繹一個他完全無法共情,甚至無法在腦海中具象化的人物?
小久從窩裡探出腦袋,黑亮的眼睛好奇地望著對著幾張紙發呆的主人。
顧曉將它撈起來,放在劇本上,指尖無意識地梳理著它背上的絨毛。
“你說,這個歐陽於堅,該怎麼演?”他低聲自語。
小久自然不會回答,隻是舒服地眯起眼,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顧曉嘗試著集中精神,開啟靈視,希望能像解析舞蹈動作或電影片段那樣,將角色的內核剖析、拆解。
然而這一次,超乎尋常的視覺捕捉力和記憶力失靈了。
他能看清每一個字的筆畫,能瞬間記住所有台詞,卻無法從中“看到”那個名叫歐陽於堅的年輕人,在民國北平的深宅大院裡,究竟懷著怎樣的一顆心。
記憶隻能喚起,無法創造。
表演也終究不是技術的堆砌。
它需要理解,需要共情,需要將虛構的人物血肉,填充進自己的骨骼。
他靠在椅背上,輕輕歎了口氣。
沉默在房間裡彌漫。
顧曉忽然站起身,椅子腿與地板摩擦發出聲響。
“唧?”小久被這動靜驚動,抬起頭,滿眼疑惑。
顧曉伸手將劇本裝入書包。
小久側頭道:“你要乾嘛?”
他拉上書包拉鏈,言簡意賅道,“去圖書館。”
乾想無意。
既然此刻無法從內部共情,那就調查一下曆史,至少把《金粉世家》原著看一遍。
念及於此,他忽然頓住,然後抬手輕輕拍了下自己的額頭。
“笨啊,”他低聲自嘲,“想知道那段曆史,去圖書館乾嘛,直接問老一輩不就好了嗎?”
顧曉揣好小久,快步走出家門。
來到街上,他伸手攔下了一輛黃色的麵包出租車。
他拉開車門坐進後座,淡淡道:“去北/京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