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曆了“鞋帶藤蔓”事件後,蘇曉和娜娜巫意識到,對櫻的教育必須提上日程,且刻不容緩。他們無法像對待普通孩童那樣,送她去學校,或者僅僅依靠言語說教。櫻的認知方式更接近於一種本能的感知與共鳴。於是,一場彆開生麵、融入日常點滴的“精靈課堂”,在伊甸鎮悄然展開了。
娜娜巫的課堂:感受生命的美好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娜娜巫便會帶著櫻來到小院裡。她不會說太多深奧的道理,而是用行動和感受來引導。
她會讓櫻伸出小手,輕輕觸碰沾著晨露的玫瑰花瓣,感受那冰涼的觸感和陽光照射後漸漸升騰的暖意。“看,小櫻,這是水,是生命需要的。陽光來了,它就會變得溫暖,讓花兒開放。”
她會帶著櫻蹲在剛翻過的、濕潤的泥土邊,看螞蟻忙碌地搬運食物,聽鳥兒在枝頭清脆的鳴唱。“聽,這是大家起床、開始新一天的聲音。它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呢。”
在廚房裡,娜娜巫製作點心時,會有意識地將櫻帶在身邊。她會讓櫻感受麵粉的細膩,砂糖的顆粒感,黃油的柔軟,以及將它們混合、揉捏、烘烤過程中,物質形態的奇妙變化與最終凝聚成的、能帶來幸福的香氣與味道。
“食物不僅僅是填飽肚子,小櫻。”娜娜巫一邊將裱花袋裡的奶油擠出花朵的形狀,一邊輕聲說,“它承載著製作人的心意,也能傳遞快樂給品嘗的人。你吸收的那些‘幸福能量’,就是這樣產生的哦。”
櫻似懂非懂,但她能清晰地感受到娜娜巫話語和行動中蘊含的溫柔、耐心與對世間萬物的珍愛。她學著娜娜巫的樣子,用光做的小手模仿揉麵的動作,對著烤箱裡膨脹的麵團露出期待的眼神。她在這些最樸素的日常裡,逐漸理解了“創造”、“分享”與“美好情感”的源頭。
蘇曉的課堂:觀察秩序與循環
相較於娜娜巫的感性引導,蘇曉的教學方式則更為冷靜和宏觀,更側重於“觀察”與“理解”。
午後,他會抱著櫻通常讓她坐在自己的肩膀上,或者藏在他的衣兜裡,隻露出眼睛),在圖書館安靜的區域散步。他不會強迫櫻去閱讀文字,而是引導她“看”那些沉浸在書海中的人們。
“看那位老爺爺,他正通過書本,與很久以前的人對話,了解過去的故事。這是‘知識’的傳承。”
“看那個大哥哥,他解開了難題,很高興。這是‘思考’帶來的快樂,是突破自我的成就感。”
“還有那些小朋友,他們因為一個有趣的故事而笑,這是‘想象力’的飛翔。”
蘇曉用簡潔的語言,為櫻解釋著那些她能從讀者身上吸收到的、不同種類的思維光點的含義。他讓櫻明白,圖書館裡流淌的,不僅僅是文字,更是無數心靈的探索、寧靜與共鳴,這是一種無形的、有序的“智慧能量”。
夜晚,蘇曉會帶著櫻來到院子,仰望星空。他不會講述複雜的星座神話,而是指著天空,用最平實的語言描述:
“看,星星每天都會在固定的時間升起、落下,沿著自己的軌道運行。這是‘規律’。”
“春天,樹會開花;夏天,葉子茂盛;秋天,果實成熟、葉子變黃落下;冬天,樹木休息,等待下一個春天。這是‘循環’。”
“我們腳下的土地,我們呼吸的空氣,我們喝的水,所有的一切,都相互關聯,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
他教導櫻,她的力量,就像這星光、這四季、這自然循環的一部分,需要遵循某種內在的“秩序”。濫用力量,就如同強行改變星辰的軌跡,或者讓樹木在冬天開花,可能會打破平衡,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
櫻安靜地聽著,看著。她澄澈的眼眸中,倒映著璀璨的星河,也倒映著蘇曉沉靜而睿智的側臉。她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規律”、“循環”、“平衡”這些詞語的深意,但她能感受到蘇曉話語中的鄭重,以及那份對世界底層規則的尊重。
圖書館的書香與思維的閃光,夜空的星辰與四季的輪回,麵包的香氣與陽光雨露的溫暖……這些構成了櫻最初認知世界的課堂。
在娜娜巫的溫柔與蘇曉的理性共同澆灌下,櫻那源自本能的、純粹的自然靈性,開始被注入人性的理解與秩序的框架。她不再僅僅是一個擁有力量的小精靈,更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懂得感受、思考,並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而非混亂的“生命”。
喜歡崩壞因緣精靈第一季請大家收藏:()崩壞因緣精靈第一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