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駕著“海鷹號”,慢悠悠地晃向村東頭的月牙灣。
這片海域因形似彎月得名,灘塗平緩,沙質細膩,平時多是趕海新手的樂園,老漁民們嫌這裡“貨淺”,很少踏足。
虛擬屏幕在視野中若隱若現:【當前氣運值:45100】。
尋蹤手套正處於激活狀態,淡藍色的光暈在指尖流轉,像一尾不安分的小魚。
“說不定能撿漏。”林海嘀咕著,將船泊在離岸不遠的淺水區。
他換上高幫膠鞋,拎著小鐵耙和水桶踏上灘塗。
沙粒從趾縫間漏出,帶著午後陽光的餘溫。
剛走沒幾步,手套突然微微發燙,藍光朝著左前方的水窪聚攏。
他循光走去,隻見渾濁的窪水裡,幾隻巴掌大的梭子蟹正舉著螯鉗橫行。
這些家夥藏在水草下,若非手套指引,肉眼很難發現。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林海輕笑一聲,伸手精準捏住蟹背。
三隻青灰色的梭子蟹接連入桶,每隻都在半斤上下,按市場價120元斤算,這波就值180元。
繼續往灘塗深處走,鐵耙碰到硬物。
扒開沙層,露出一排細密的蟶子孔。
他往孔裡撒了把鹽,沒一會兒,肥碩的蟶子就爭先恐後地冒頭。
手起刀落,二十多隻蟶王被收入桶中,總重三斤,按30元斤算,值90元。
最意外的收獲藏在一塊半露的礁石後。
手套的藍光變得格外明亮,他俯身摸索,指尖觸到一片光滑的硬殼。
使勁一拽,一隻足有拳頭大的貓眼螺被帶了出來,殼上的花紋像極了貓的瞳孔,在陽光下泛著虹彩。
這玩意兒在市場上能賣80元斤,這隻就有一斤二兩,值96元。
不知不覺走到灣口,潮水開始回漲。林海正準備返程,忽然瞥見礁石縫隙裡閃過一抹橙紅。
他撬開礁石,發現是一窩躲在暗處的石鱉,這些背著多片殼的小家夥雖然不起眼,卻是海鮮市場的“隱形貴胄”,鮮貨能賣到150元斤。
他小心地將六隻石鱉掃進桶,總重一斤半,值225元。
回到船上清點,水桶裡已是滿滿當當:梭子蟹180元、蟶王90元、貓眼螺96元、石鱉225元,還有些零散的花蛤和小海螺,算下來總共621元。
“今天的運氣不錯。”林海哼著小曲將船駛向海味軒。
蘇曉月正在門口的竹匾裡翻曬魚乾,看到他便直起身:“今天換地方了?這貓眼螺的花紋真特彆。”
她麻利地過秤記賬:“梭子蟹三斤180元,蟶子三斤90元,貓眼螺1.2斤96元,石鱉1.5斤225元,雜貝50元——總共641元。”
轉賬提示音響起時,她忽然想起什麼,“對了,昨晚老根叔他們說,按你指的地方趕海,收獲比往常多三成,托我把這100元提成給你。”
林海接過錢,指尖還殘留著紙幣的溫度。
他望著遠處翻湧的浪花,忽然覺得這灘塗就像人生,看似平淡的沙底下,藏著數不清的驚喜。
暮色漸濃時,林海坐在“海鷹號”的甲板上,看著夕陽將海水染成琥珀色。虛擬屏幕上,【當前氣運值:50100】的字樣格外清晰。
他摸出手機,給蘇曉月發了條消息:“明天去紅礁區看看?聽說那裡出大龍蝦。”
很快收到回複,隻有一個笑臉表情,卻讓他心裡泛起暖意。
晚風拂過臉頰,帶著鹹濕的氣息,遠處的漁村亮起燈火,像撒在黑布上的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