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的院子裡,清晨的陽光剛把晾在竹竿上的漁網曬出潮氣,老根叔就扛著個掉漆的竹筐走了進來。
筐裡裝著剛從網箱撈上來的扇貝,殼上還掛著晶瑩的海水,在陽光下泛著淡紫色的光。
林海正蹲在角落整理新到的增氧機管線,聽見腳步聲抬頭笑:“根叔,今天的扇貝個頭夠大啊。”
“可不是嘛!”老根叔把竹筐往水泥地上一放,彎腰撿起個扇貝掂量,“你掛那生態基真管用,比去年同期大了一圈。”
蘇曉月從辦公室裡出來,手裡攥著個筆記本,筆尖還沾著墨水:“正好,咱們今天把第一批扇貝清了,算算收益。”
三人圍著竹筐忙活起來,把扇貝按大小分揀。
最大的一批直徑快有十厘米,殼上的紋路像海浪翻湧;中等的堆在旁邊,適合做蒜蓉粉絲貝;最小的則留著,準備分給村民當苗種。
林海負責稱重,蘇曉月記賬,老根叔在旁邊搭把手,偶爾跟路過的村民打招呼。
“阿水伯,你要的五十斤苗種放那邊了,記得泡海水再下塘。”
老根叔朝著門口喊,阿水伯笑著應了聲,扛著筐子走了。
“總重三千二百斤。”
林海把電子秤的數值報給蘇曉月,“大的一千五百斤,中號一千二百斤,小號五百斤。”
蘇曉月飛快地在本子上算:“大扇貝按市場價八塊五一斤,能賣一萬兩千七百五十塊;中號六塊五一斤,七千八百塊;小號留著分苗,不算收益。總共兩萬零五百五十塊。”
她抬頭看向老根叔,“扣除之前買增氧機的兩千塊,剩下的一萬八千五百五十塊,按合作社的規矩,咱們留五千當周轉金,剩下的一萬三千五百五十塊分給村民。”
老根叔點點頭,從懷裡掏出個皺巴巴的名單:“村裡參與的有三十五戶,平均下來每戶能分三百八十五塊。”
正說著,幾個村民湊了過來,圍著賬本看,七嘴八舌地討論。
“比去年多了不少啊!”“可不是嘛,多虧了小林的好法子!”林海笑著擺手:“是大家一起照看的功勞,我就是搭了把手。”
熱鬨勁兒還沒過去,院門口傳來清脆的喊聲:“哥!”林溪背著書包跑進來,辮子上的蝴蝶結歪到了一邊。
“怎麼放學跑這兒來了?”林海迎上去,幫她把書包卸下來。
“媽讓我跟你要這個月的資料費,還有老師說要訂練習冊,一共一百八十塊。”
林溪掏出個紙條,上麵寫著費用明細。
林海從兜裡掏出兩百塊遞給她:“多的二十塊買根筆,彆總用快沒墨的。”
蘇曉月正好從屋裡出來,手裡拿著袋草莓味的糖果,塞給林溪:“剛從鎮上買的,嘗嘗。”
林溪接過糖果,小聲說了句“謝謝曉月姐”,紅著臉跑了。
“這丫頭,越大越害羞。”林海無奈地笑,蘇曉月也跟著笑:“挺好的,比小時候乖多了。”
中午的時候,張秀蘭提著個保溫桶來合作社,裡麵裝著剛燉好的海帶排骨湯,還有幾個白麵饅頭。
“你們忙了一上午,肯定餓了。”
她把桶放在石桌上,給三人盛湯。
林海喝著熱湯,聽媽媽說家裡的事:“你爸昨天去鎮上修船,花了三百二十塊,還剩點錢給你留著買工具。”
“知道了媽,我這兒有錢,您彆操心。”林海說著,把自己碗裡的排骨夾給媽媽,“您也吃點。
吃飯的時候,蘇曉月提起合作社的大單:“聽海軒的王經理昨天又打電話了,說下周三就要一批石斑魚,至少二十斤,還要五十斤膏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