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合作社的鐵門剛拉開一道縫,施工隊的王師傅就扛著卷藍色防水布走了進來。
“今天把防水布鋪好,再裝過濾棉,傍晚就能試水。”他把防水布往地上一放,招呼工人搭架子,金屬管碰撞的聲響在院子裡回蕩。
老根叔拎著個竹籃跟在後麵,籃子裡裝著剛蒸好的紅薯:“早上給你們煮的,填填肚子,乾活有力氣。”
林海剛幫著工人抬防水布,口袋裡的手機就響了——是惠民超市的李姐:“小林,扇貝準備好了嗎?上午十點前送過來就行,收銀台那邊已經備好錢了。”
他掛了電話,轉身對蘇曉月說:“咱們現在去撈扇貝,彆耽誤了時間。”
蘇曉月趕緊拿上電子秤和網兜,兩人往網箱走時,還不忘叮囑老根叔:“根叔,您幫著照看施工隊,有問題給我們打電話。”
網箱裡的扇貝經過高級生態基的滋養,殼上泛著瑩潤的光澤。
林海用網兜撈扇貝時,特意挑外殼完整、閉合緊實的,“這種才新鮮,超市顧客一看就喜歡。”
蘇曉月蹲在旁邊稱重,電子秤的數字跳來跳去:“98斤……99斤……101斤!多了一斤,正好給李姐當添頭。”
裝扇貝的泡沫箱裡墊了層濕海草,防止運輸時脫水,蘇曉月還在箱角貼了張紙條:“建議48小時內食用,口感最佳。”
騎著電動三輪車送扇貝去超市時,風裡帶著剛割過的青草香。
蘇曉月坐在車鬥裡,懷裡抱著泡沫箱,時不時用手摸一摸,怕扇貝被晃到。
“上次張老板說咱們的扇貝比彆家的鮮,你說是不是生態基的功勞?”她側頭問,陽光落在發梢,泛著淺金色。
林海放慢車速,回頭笑:“肯定是,你沒看扇貝的閉殼肌都比以前壯實?”
到超市時,李姐已經在後門等了。她打開泡沫箱,拿起個扇貝對著光看:“這品相,沒話說!”收銀台的小姑娘遞過來一遝現金,李姐數了數:“100斤,8元斤,正好800元,你點點。”
林海接過錢,指尖觸到帶著體溫的紙幣,笑著說:“不用點,李姐您辦事,我放心。”
李姐拍了拍他的肩膀:“下周還按這個量送,記得留好的。”
返程時路過鎮上的小吃攤,林海停下車:“給根叔買糖糕,昨天說好了的。”
攤主正把麵團放進油鍋,金黃的糖糕浮起來時,香氣飄出老遠。
“10個糖糕,30元對吧?”林海遞過錢,看著攤主撒上白芝麻,糖糕的油光在陽光下格外誘人。
蘇曉月湊過來聞了聞:“上次吃的還沒忘呢,甜而不膩,比城裡的蛋糕還好吃。”
回到合作社時,施工隊已經把防水布鋪得差不多了。
老根叔正蹲在暫養池邊,用手摸防水布的接縫:“這布質量好,能用好幾年。”
他接過林海遞來的糖糕,咬了一大口,糖汁順著嘴角往下流:“甜!真甜!比鎮上老王賣的還地道。”
工人師傅們也湊過來分糖糕,你一個我一個,院子裡滿是笑聲。
歇了沒一會兒,蘇曉月突然想起花蛤苗的水溫:“昨天看南方苗的池子水溫有點低,咱們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