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的陽光斜斜灑在合作社的水泥地上,把暫養池的水麵照得波光粼粼。
林海蹲在池邊,手裡攥著扳手,正往池壁上固定新到的小型增氧機——昨天蝦苗池溶氧不足的事讓他記掛,今早特意去鎮上花300元買的,機身是銀灰色的,連著根黑色的出氣管,按下開關就能往水裡送氧。
蘇曉月從倉庫裡搬來extension線,線軸在地上滾出半圈,她彎腰把線理直,順手遞過一把螺絲刀。
兩人沒說話,隻聽見扳手擰螺絲的“哢嗒”聲,還有遠處施工隊收拾工具的動靜。
增氧機固定好後,林海插上電,細密的氣泡從出氣管裡冒出來,像串不停歇的珍珠,很快就在池麵鋪了層白沫。
他掏出水質檢測儀,探頭放進水裡,屏幕跳成【溶氧量7.1g】,比適宜值還高了點,他回頭朝蘇曉月彎了彎眼,蘇曉月也跟著笑,手指在賬本上飛快記:“3月16日,蝦苗池加裝小型增氧機,支出300元,溶氧量達標。”
院門口的小攤還沒支起來,昨天林溪畫的招牌靠在梧桐樹下,彩色粉筆被露水打濕,扇貝圖案暈開點,但“10元斤”的字跡還清晰。
林海去網箱撈今天要送超市的扇貝,網兜沉入水裡時,帶起串細碎的水花,他特意挑外殼完整、用手敲著發脆響的——這種扇貝閉殼肌壯,煮出來不會散。
蘇曉月拎著泡沫箱在旁邊等,箱底墊了層濕海草,每撈滿一箱,她就彎腰把海草鋪勻,防止扇貝在運輸時磕碰。
120斤扇貝分兩箱裝,電子秤每次跳停都精準卡在60斤,她在箱角貼好標簽,上麵寫著“惠民超市,3月16日”。
送扇貝的電動三輪車剛推出院門,就撞見林溪背著書包跑過來,手裡攥著個油紙包,是媽媽早上烤的紅薯乾。
“哥,媽讓我給你和曉月姐帶的,說你們忙得沒空想零食。”
她把油紙包往蘇曉月手裡塞,眼睛往泡沫箱裡瞟,“今天的扇貝比昨天還大,超市肯定搶著要。”
林海揉了揉她的頭發,把車鬥裡的草莓盒子遞給她——昨天從鎮上買的,一直放在合作社冰箱,“拿去吃,彆跟同學搶。”林溪抱著盒子,蹦蹦跳跳往學校走,辮子上的蝴蝶結晃得人眼暈。
到超市時,李姐正站在海鮮區核對貨單,看見林海來,伸手掀開泡沫箱聞了聞:“還是這個鮮氣,比昨天的還濃。”
收銀台遞來960元現金——120斤按8元斤算,一分不少。
林海接過錢時,瞥見貨架上擺著的自家扇貝,旁邊貼了張手寫提示:“今日特惠,蒜蓉粉絲貝做法附後”,字是李姐的筆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認真。
返程時他沒直接回合作社,繞去鎮東頭的漁具店,花50元買了包蝦粉餌料,打算下午去淺灘釣魚。
下午的淺灘沒什麼人,退潮後露出大片平整的沙地,遠處的礁石像蹲在水裡的黑獸。
林海把折疊釣椅撐開,魚竿還是上次釣石斑用的,手柄上係著林溪編的小魚掛飾。
他往餌料裡摻了點蝦粉,揉成小團掛在鉤上,魚線拋出去時,在空中劃了道淺弧,鉛墜帶著餌料沉入水裡,浮漂立在水麵,像根細細的蘆葦。
風裡帶著沙粒的輕響,偶爾有小螃蟹從沙洞裡鑽出來,橫著爬過他的鞋邊。
浮漂動了兩下,他以為是小魚啄食,沒在意,直到浮漂突然往下沉,魚竿彎成了弓,他趕緊收線,手裡傳來明顯的拉力——是條黃翅魚,銀灰色的身子在陽光下閃,尾巴拍打著水麵,足有一斤重。
他把魚放進魚護時,聽見身後有腳步聲,回頭看見蘇曉月拎著個保溫袋,裡麵裝著兩瓶冰紅茶和幾個飯團。
她沒說話,隻把保溫袋放在釣椅旁,蹲下來看魚護裡的黃翅魚,手指輕輕碰了碰魚身,魚尾巴又晃了晃。
林海重新掛好餌料拋線,這次沒等多久,浮漂又動了,拉上來是條黑鯛,比黃翅魚還重,足有一斤半,魚身帶著淡紅色的光澤。
蘇曉月從包裡掏出個小電子秤,把魚放上去稱,數字跳成1.5斤,她抬頭看林海,眼裡帶著點驚訝,林海笑著指了指餌料:“加了蝦粉,招大魚。”
太陽快落山時,魚護裡已經有五條魚——三條黃翅魚共3斤,兩條黑鯛共2.8斤。
林海收拾漁具時,蘇曉月在旁邊算:“黃翅魚按120元斤算,3斤360元;黑鯛按150元斤算,2.8斤420元,總共780元。”她把魚放進保溫箱,往裡麵加了點海水,防止魚缺氧。
路過合作社時,正好遇見老根叔扛著鐵鍬回來,他湊過來看魚,咂著嘴說:“這魚品相好,鎮上的餐館肯定願意收,比賣扇貝還賺。”
晚飯是在合作社吃的,蘇父從家裡帶來了鍋,在院子裡支起個小灶,把剛釣的黃翅魚清蒸了,撒上蔥花和薑絲,香氣飄出老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林溪放學來蹭飯,夾了塊魚肉,眯著眼睛說:“哥釣的魚比媽買的還鮮。”蘇曉月也嘗了一口,點頭說:“確實鮮,下次釣魚帶上我,我幫你遞餌料。”
天黑後,林海把魚護裡剩下的魚放進暫養池,增氧機還在冒泡,蝦苗在氣泡間竄來竄去。
他掏出手機看合作社賬戶,今天收入960元超市)+780元魚獲)=1740元,支出300元增氧機)+50元餌料)=350元,淨收入1390元。
虛擬屏幕在視野裡亮著:【當前氣運值:93100】,比早上多了8點,大概是解決了增氧問題,又有了釣魚收獲。
蘇曉月收拾碗筷時,林海靠在暫養池邊,看著水裡的魚和蝦苗,突然想起明天要分花蛤苗——南方苗已經長到指甲蓋大,能分給村民的塘口了。
他回頭喊蘇曉月:“明天早點來,咱們先把苗池的膜掀開,讓苗透透氣。”蘇曉月從廚房探出頭,應了聲“好”,燈光落在她臉上,柔和得像池麵的月光。
晚風把梧桐葉吹得沙沙響,合作社的燈還亮著,增氧機的氣泡聲混著遠處的海浪聲,像首慢節奏的曲子。
林海知道,明天分苗時肯定又要忙一陣,但看著池裡活躍的生物,還有院門口那幅暈開的扇貝招牌,心裡滿是踏實——這些日常裡的細碎收獲,比任何大額訂單都讓他覺得安穩。
喜歡漁村天眼:我的趕海運氣值爆表了請大家收藏:()漁村天眼:我的趕海運氣值爆表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