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風過境後的白沙灣村,一片狼藉。
折斷的樹枝、破碎的瓦片、被海浪推上岸的海草和雜物隨處可見。
空氣裡彌漫著濃重的海腥味和泥土氣息,但天空已然放晴,陽光穿透雲層,預示著風雨的結束和新生的開始。
幾乎在風勢減弱的第一時間,林海就穿上雨靴,拿著便攜式水質監測儀衝出了家門。
他最擔心的就是合作社社員們的塘口。
情況比他預想的要嚴重一些。
持續暴雨導致大量淡水湧入,不少塘口的鹽度急劇下降,ph值也普遍偏離了貝類和蝦類生長的最佳範圍。
更麻煩的是,一些低窪的塘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倒灌和汙水滲入,水質渾濁,氨氮指標隱約有上升的趨勢。
“阿水伯,趕緊開增氧機,最大功率!然後按這個方子,去鎮上藥店和漁藥店買這些藥,混合後全塘潑灑!”
林海一邊檢測,一邊快速根據腦海中的《水產疾病防治手冊》知識,開出方子。
方子裡包含了一些常見的中草藥成分和溫和的消毒劑,旨在殺菌調節水質而非猛藥,避免刺激本就應激的水產。
“老根叔,你家塘子鹽度掉得太厲害,趕緊排掉表層淡水,然後引入新鮮海水,慢慢調回來,不能急!”
“李嬸,你家的蝦苗有點應激反應,撈點出來用這個大蒜素和維生素c混合液泡一下,增強抵抗力!”
林海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家塘口之間,檢測、診斷、開方、指導。
便攜式水質監測儀的數據和《水產疾病防治手冊》的理論知識相結合,讓他每一次判斷都精準有效。
社員們看到林海如此專業和儘心,原本慌亂的心也漸漸安定下來,嚴格按照他的指示操作。
【氣運值+2…】【氣運值+3…】【氣運值+1…】…幫助社員應對危機,穩定合作社的根基,帶來了持續的氣運值回報。
雖然每次不多,但積累下來也頗為可觀。他的氣運值慢慢積累到了【35100】。
蘇曉月也沒閒著,她跟著林海記錄下每家每戶的情況和用藥記錄,又忙著聯係鎮上的藥店,協調社員們需要的藥品物資,確保不斷供,忙得額頭沁出細密的汗珠,卻毫無怨言。
直到傍晚,所有社員的塘口都得到了初步的處理和穩定。
林海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衣服上沾滿了泥點。
母親心疼地給他端來熱薑湯:“快喝點,驅驅寒。跑了一天了。”
父親則遞過毛巾:“怎麼樣?大家夥的塘子沒事吧?”
“暫時都穩住了,”林海喝下薑湯,一股暖流湧向四肢百骸,“後麵幾天還得密切觀察,特彆是防止病害爆發。”
正說著,阿水伯和老根叔幾人結伴而來,手裡還提著幾條剛撈上來的魚和一些雞蛋。
“阿海,今天真是多虧你了!要不是你,我那塘蛤苗肯定保不住!”
阿水伯感激道。“是啊,你那儀器真神了,說的頭頭是道,比鎮上技術員還厲害!”
老根叔附和著,“這點東西你彆嫌棄,自家塘裡的魚,給家裡添個菜。”
其他幾人也紛紛表達謝意。
林海心裡暖烘烘的,連忙推辭:“叔伯們太客氣了,我也是合作社一份子,這都是應該的。東西你們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