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電腦和網絡,合作社的辦公效率提升了一大截。
蘇曉月和小芳學習能力很強,沒過幾天就已經能熟練使用表格軟件處理日常賬目和訂單,還能製作簡單的統計圖表。
每次社員大會,把打印出來的清晰報表往牆上一貼,收入支出、分紅明細一目了然,大家看得明白,心裡也更踏實。
秦雨幫忙建立的簡單數據庫也開始錄入數據,從每天的水溫、鹽度記錄,到各種海產的生長速度、投餌量、收獲量,都變得井井有條。
她告訴林海,這些數據積累起來,未來就是合作社最寶貴的財富,能用於科學分析,優化養殖策略,甚至申請一些科研項目。
林海深感讚同,同時也想到了更多。
現在合作社的海產,主要是賣給惠民超市、海悅酒店和老王鮮魚店,用的都是對方的包裝或者乾脆是散裝。
好東西賣不出好價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品牌。
“我們要注冊一個自己的商標!”在一次合作社管理層小會上,林海提出了這個想法,“以後我們出的海產,無論是捕撈的還是養殖的,都統一打上‘白沙灣’的牌子。讓人一看到這個牌子,就知道是咱們白沙灣出的好東西,品質有保證!”
這個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支持。阿水伯拍著桌子說:“早該這樣了!咱們的東西不比外麵那些打著什麼‘野生’、‘有機’旗號的差,憑什麼不能有自己的名號?”
老根叔也點頭:“對!有了牌子,咱們的扇貝、生蠔就能賣出更高的價!”
蘇曉月則更關心實際問題:“海哥,注冊商標麻煩嗎?貴不貴?”
“我問過秦老師了,她幫忙谘詢了一下。”
林海解釋道,“流程不複雜,我們可以自己網上申請,主要是設計ogo和等待審核的時間。費用大概需要一千多塊錢。”
一千多塊,對於現在月毛利好幾萬的合作社來說,完全承受得起。
會議當場決定,撥出2000元作為品牌建設專項資金,用於商標注冊和後續的包裝設計。
接下來的幾天,合作社裡掀起了一場“起名和ogo設計”的熱潮。不僅林海、蘇曉月、秦雨在琢磨,連社員們都積極參與。
“叫‘白沙灣珍品’怎麼樣?大氣!”
“不如叫‘海娃子’!親切!”
“ogo就畫個沙灘和海浪!”
“得把咱們的船畫上去!”
最後,還是林溪小姑娘的創意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ogo主體是一個簡單的白色貝殼輪廓,裡麵勾勒出藍色的海浪波紋,下麵用優雅的字體寫上“白沙灣”三個字。簡潔、清新,又突出了海洋和地域特色。
林海委托秦雨幫忙,在網上提交了商標注冊申請。剩下的就是等待審核結果了。
品牌的事在推進,趕海也不能落下。氣運值在合作社各項事務順利推進中,慢慢恢複到了【50100】。
這天,ui界麵上的箭頭指向了村西礁石區的一片潮間帶,光芒中等偏上,預示著會有不錯的收獲,但可能不是那種驚天動地的大貨。
林海帶著工具溜達過去。正值退潮,大片礁石和灘塗裸露出來。他穿著防水褲,踩著礁石,【尋蹤手套】傳來清晰的感應。
今天的收獲頗有點“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