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運值穩穩停在55點,林海卻感覺那片深藍海域的召喚愈發強烈。
他知道,必須做好萬全準備,才能揭開沉船的秘密。
清晨的海霧還沒完全散去,林海已經站在合作社新擴建的暫養池邊,看著池子裡遊動的海鱸魚和石斑魚。
蘇曉月拿著賬本走過來,臉上帶著淺淺的笑意。
“林海哥,昨天送到海悅酒店的三十五斤海鱸魚,趙經理按四十一斤結算,一共一千四百元,錢已經打到合作社賬戶了。”
蘇曉月說著,遞過賬本,“這個月合作社的毛利應該能突破六萬元。”
林海點點頭,目光卻不由自主地飄向遠處海平麵。
三天後的夜晚,將是他嘗試探索“福昌號”沉船的關鍵時刻。
“曉月,今天我想試試新到的蟹籠,放到村西那片礁區去。”
林海收回目光,“你幫我記一下出海的油費和人工成本。”
“好,你小心點。”蘇曉月輕聲叮囑,眼神裡帶著關切。
上午九點,林海和阿水伯的兒子小軍一起駕著“海溪號”出發了。
船上裝著二十個新買的蟹籠,每個籠子裡都精心放置了誘餌。
“海哥,我爹說村西那片礁石底下梭子蟹特彆多,就是水流急,下籠子要選對位置。”
小軍一邊整理繩索一邊說。
這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高中畢業後就跟著父親出海,對周邊海域了如指掌。
林海微微一笑,視野中的ui界麵顯示著【氣運值:55100】,旁邊的箭頭明確指向西邊礁區。
憑借氣運係統的指引,他能找到最佳的布放點。
到達目標海域後,林海指揮小軍將蟹籠逐一沉入海中。
他特意選擇了幾個水流相對平緩的礁石縫隙,這些位置是係統箭頭特彆指示的“高氣運區域”。
“好了,讓它們在水裡待一天,明天早上來收。”
林海拍拍手,“咱們先去把前天下網的地籠收了。”
收地籠的過程總是充滿期待。
當第一個地籠被拉出水麵時,裡麵已經困住了不少海貨:三隻不小的青蟹、幾條黃鰭鯛,還有一堆活蹦亂跳的明蝦。
“海哥,這收獲可以啊!”小軍興奮地說,“光是這三隻青蟹,市場上就能賣兩百多!”
林海笑了笑,繼續拉著下一個地籠。
這一網的收獲更加豐富,除了常規海貨外,竟然還有一條兩斤多的東星斑!
“哇!東星斑!”小軍驚呼,“這魚酒店收購價起碼三百元一斤,這一條就能賣六百多元!”
林海小心地將東星斑放入活水艙,心裡計算著今天的收入。
東星斑約兩斤三兩,估計能賣六百九十元;青蟹和三隻梭子蟹加起來約四斤,按市場價七十元一斤,能賣二百八十元;黃鰭鯛和明蝦等其他雜魚約莫十斤,均價三十元一斤,又是三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