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掉了那條堪稱藝術品的“蝦姑王”,林海的手頭頓時寬裕了不少。
那五千八百塊錢像是一針強心劑,讓他對即將到來的深海探索多了幾分底氣。
趙經理臨走時那雙發光的眼睛和熱切的語氣,也讓林海意識到,白沙灣之外,存在著一個對頂級、稀有海產需求巨大且願意支付高昂溢價的市場。
這筆意外之財,林海不打算簡單地存起來。
他深知“好鋼用在刀刃上”的道理。
眼下最重要的“刀刃”,就是確保深海探索的安全與成功。
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先是跟著父親把“海溪號”和租來的“漁助888號”並排停好,進行最後一次出航前的聯合檢查。
父子倆默默地在兩條船之間忙碌,加滿燃油,檢查纜繩,測試絞車,空氣中彌漫著柴油和海水混合的、讓人安心的氣息。
父親話不多,但每一個細致的檢查動作,都透著無聲的支持。
“爸,家裡和合作社,這幾天就多辛苦您照看了。”
林海擰緊最後一個螺絲,對父親說道。
父親拍了拍船舷,聲音沉穩:“放心去,岸上的事,有我。”
上午九點多,林海騎著家裡那輛有些年頭的三輪摩托車,突突地來到了鎮上最大的漁具店——“老船長漁具”。
這家店品類齊全,從普通的釣線魚鉤到稍微專業的探魚器、潛水鏡都有,老板是個退了休的老漁民,大家都叫他根叔。
“根叔,我來補點貨。”林海熟絡地打招呼。
“喲,林海來啦!”根叔笑著從櫃台後走出來,“聽說你們合作社最近搞得風生水起啊,又要添置什麼好家夥?”
“這次要出趟遠海,想買些結實的。”
林海說著,遞過去一張清單。
清單上是他和秦雨商量後列出的:兩盤拉力值更高的備用尼龍纜繩,一捆加厚的防割手套,幾套高強度的d型扣和安全鉤,還有若乾海洋規格的熒光救生棒和信號煙霧彈。這些都是為了應對可能出現的設備故障或突發狀況。
根叔看著清單,點點頭:“都是實用的東西。纜繩我給你拿最好的,深海下麵,東西壞了可不是鬨著玩的。”他一邊利落地配貨,一邊隨口問,“這是要去探新漁場?”
林海含糊地應了一聲:“嗯,去看看運氣。”
根叔也沒多問,熟練地算盤價格:“纜繩算你380,手套150,d型扣和安全鉤200,信號裝備280……一共1010塊,零頭抹了,給1000整吧。”
林海爽快地付了錢。
這些裝備雖然不便宜,但關乎安全,絕對不能省。
就在他準備把東西搬上三輪車時,店裡的電視正在播放本地的財經新聞,一條消息吸引了他的注意:“……本省高端海鮮拍賣行‘海之珍’近日落成,旨在打造麵向全國的高端野生海產交易平台,據悉已有多家五星級酒店和私人會所表示出濃厚興趣……”
林海心中一動。海悅酒店的趙經理雖然是個不錯的渠道,但畢竟局限於本地。
這個“海之珍”拍賣行,聽起來像是一個能讓他手裡的頂級貨色賣出更高價錢,同時也能打響“白沙灣”品牌的好地方。
他默默記下了這個消息,打算回去後讓蘇曉月留意一下這個拍賣行的具體信息和準入條件。
帶著新采購的裝備回到合作社臨時倉庫,秦雨正在裡麵調試那套水下對講係統。
“設備都檢查過了,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