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東方海平麵剛剛泛起魚肚白,白沙灣的碼頭已經蘇醒。
“海溪號”和“漁助888號”解纜啟航,柴油發動機發出沉穩有力的轟鳴,劃破了黎明的寧靜。
林海站在“海溪號”的駕駛艙內,手握舵輪,目光沉靜地注視著前方漸次亮起的海麵。
秦雨在旁邊操作著新安裝的彩色雙頻掃描聲納,屏幕上不斷刷新著海底的地形數據。
阿水伯的兒子阿壯和另一位經驗豐富的社員負責操控“漁助888號”,船上載著大部分備用設備和作為支援。
海風帶著鹹濕的氣息撲麵而來,吹動了林海的發梢。
他看了一眼視野中的ui界麵,【氣運值:80100】的字樣穩定地懸浮著。
這一次,他沒有依賴那個指向“高氣運區域”的箭頭,而是完全信任秦雨根據海圖和聲呐數據規劃的航線。
真正的深海探索,需要的是嚴謹的準備和科學的手段,運氣隻是錦上添花。
航行初期頗為順利,陽光穿透雲層,將海麵染成一片碎金。
偶爾有海豚群躍出水麵,在船頭前方嬉戲引領,引來阿壯他們一陣歡呼,衝淡了出發前的緊張氣氛。
林海的心情也漸漸放鬆,享受著這開闊海天帶來的自由感。
約莫兩個小時後,船隻抵達了預定海域。
這裡的海水顏色明顯更深,呈現出一種近乎墨藍的色調,預示著下方水深的增加。
“我們到了。”
秦雨緊盯著聲呐屏幕,語氣帶著一絲興奮,“看,反射信號最強烈的區域就在正下方,深度大約五十二米。那片絮狀結構非常清晰,範圍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大一些。”
林海降低船速,讓兩艘船緩緩停在湧浪之上。
他走到船邊,低頭俯瞰那深邃的、仿佛能吞噬一切光線的海水。
這裡就是海圖上標記的“珍稀藻林”?妹妹林溪口中“波浪在唱歌”的地方?
他沒有猶豫,開始和秦雨一起做下潛前的最後準備。
穿上貼身的【中級潛水套裝】——這套係統兌換的裝備不僅提供保溫、防水和氧氣,還內置了基礎的水下推進功能;背上應急氧氣瓶;檢查潛水電腦表、水下對講機頭和頭戴式強光攝像燈;將救援浮力袋和安全繩掛在腰間……每一個步驟都一絲不苟。
“保持通訊暢通,隨時報告情況。有任何不適,立刻按預案上浮。”
秦雨幫他做著最後檢查,語氣嚴肅。
她將在“海溪號”上通過水下對講係統和林海頭盔攝像頭傳回的實時畫麵進行監控和指揮。
林海比了個ok的手勢,深吸一口氣,沿著船側放下的扶梯,一步步沉入冰涼的海水中。
與溫暖的表層海水不同,下潛不到十米,周圍的溫度就明顯下降。
光線迅速變暗,四周從明亮的藍色漸次過渡到幽深的藍黑。
耳邊隻剩下自己呼吸的氣泡聲和海水壓迫的細微聲響。潛水電腦表上的深度數字不斷跳動:15米…25米…35米…
壓力逐漸增大,但【中級潛水套裝】提供了良好的保護和支撐。
林海調整著呼吸,控製著buoyancy,緩緩下潛。
強光攝像燈的光柱在幽暗的海水中開辟出一小片可視區域,偶爾有好奇的小魚被光線吸引,在光柱中穿梭,鱗片反射出點點銀光。
當下潛到接近五十米深度時,聲呐顯示的目標區域近在眼前。
林海調整角度,將燈光投向下方。
眼前的景象,讓他即便早有準備,也忍不住在心中發出一聲驚歎。
那是一片浩瀚的、仿佛無邊無際的“海底森林”!
無數他從未見過的藻類蓬勃生長,它們並非想象中柔軟隨波逐流的水草,而是形態各異,充滿了生命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