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林樣本的分析結果和潛在價值,像一陣興奮劑注入了合作社。
秦雨幾乎以實驗室為家,日夜記錄著不同藻類在模擬光照、水溫下的生長數據;蘇曉月則將精心準備的申請材料寄往了省城的“海之珍”拍賣行,並開始著手起草藻類未來可能的產品規劃和商業計劃書。
林海則將更多精力投向了外部。
他深知,好東西不能隻藏在深閨,必須主動走出去,尋找合適的渠道和合作夥伴。
在秦雨的建議下,他帶著一部分品相最好的紫藻和紅藻的乾製樣本,再次來到了縣裡,這次的目標是幾家主打健康、天然概念的特色餐廳和養生館。
效果比他預想的要好。
一家名為“漁家藥膳”的餐廳老板,在聽林海介紹了這些藻類的營養成分和海洋大學的科研背景後,表現出濃厚興趣,當場訂購了五斤乾製紫藻和三斤乾製紅藻用於開發新菜品,雖然量不大,但開出的價格相當不錯,紫藻按200元斤,紅藻按180元斤,這一單就帶來了1540元的收入。
更重要的是,老板表示如果顧客反響好,將會長期合作。
這第一筆藻類銷售收入,數額不算巨大,但意義非凡。
它證明了這些深海藻類在市場上確實存在需求和價值,為合作社未來的產業化之路點亮了一盞小小的指路明燈。
帶著這份初步成功的喜悅,林海在返回白沙灣前,去了一趟鎮上的漁市,補充一些家裡的日常用品和合作社需要的雜貨。
就在他采購完畢,準備離開時,一個穿著得體、氣質乾練的中年男人攔住了他。
“請問,是白沙灣合作社的林海先生嗎?”男人麵帶微笑,遞上一張名片。
林海接過名片,上麵寫著“藍海優品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采購經理,吳啟明”。
這是一家他聽說過的公司,主要向本省和鄰省的高端超市和生鮮平台供應優質海產。
“我是,吳經理你好。”
林海心中微動,麵上不動聲色。
“幸會幸會!”吳啟明熱情地握手,“早就聽說白沙灣的林老板年輕有為,合作社出產的海貨品質極高。我們公司一直在尋找穩定、優質的貨源,尤其是像東星斑、錦繡龍蝦這類高檔貨,不知道林老板有沒有興趣合作?”
林海沒有立刻答應,而是謹慎地回答:“感謝吳經理看重。我們合作社確實偶爾能捕到一些好貨,但產量不穩定,而且目前大部分都有固定的銷售渠道。”
“理解,理解!”
吳啟明笑容不變,“我們不要求獨家,隻希望林老板以後有類似的好貨,能優先考慮我們藍海優品。價格方麵,絕對比市場價高出至少一成半!而且結算周期短,信譽有保障。”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我聽說,林老板前段時間還出手過一條極品的‘蝦姑王’?那種貨色,如果走我們的渠道,價格至少還能再上浮兩成。”
林海明白了,看來自己捕獲蝦姑王的事情,已經在一定範圍內傳開了,引來了這種區域性的供應鏈公司。
這既是好事,也意味著他和他合作社的“招牌”開始真正進入了一些專業買家的視野。
“吳經理消息靈通。”
林海笑了笑,“合作可以考慮。不過,我們合作社最近也在嘗試一些新的品種,比如一些深海的珍稀藻類,不知道貴公司有沒有興趣?”
“藻類?”吳啟明愣了一下,隨即露出感興趣的神色,“是食用藻類嗎?如果有相關的檢測報告和市場潛力,我們也可以談!我們藍海優品最大的優勢就是渠道廣,對接的都是對新奇、健康食材有需求的客戶。”
兩人互相留了聯係方式,約定後續保持溝通。
這次意外的接觸,讓林海看到了除了高端拍賣行和本地酒店之外,另一條通往更廣闊市場的路徑。
與這種供應鏈公司合作,雖然單價比不上拍賣,但勝在穩定和量大,非常適合未來藻類規模化生產後的銷售。
帶著幾分新的思路回到白沙灣,已是下午。
夕陽將灘塗染成一片溫暖的赤金色。
林海沒有立刻回家,而是提著桶和鏟子,信步走向村東頭那片熟悉的灘塗。
趕海對於他而言,早已不僅僅是謀生手段,更是一種融入骨血的習慣和放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