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白沙灣還籠罩在晨霧中,合作社的碼頭上卻已經燈火通明。
林海指揮著社員將最後一批移植用的固定架搬上“海溪號”,秦雨則在仔細檢查著裝有紫藻苗的特製保溫箱。
“溫度控製在15度,濕度85,所有藻苗狀態良好。”
秦雨合上保溫箱,對走過來的林海說道。
林海點點頭,目光掃過碼頭上忙碌的眾人。
阿水伯正在整理潛水設備,老根叔在檢查繩索,蘇曉月則拿著清單核對物資。
經過這段時間的磨合,合作社已經形成了相當的默契。
“潮水還有兩個小時就要轉向了,我們得抓緊時間。”
林海看了眼手表,揚聲對眾人說道。
“海溪號”緩緩駛出港口,朝著預定的b點海域前進。
海麵上風平浪靜,是個適合水下作業的好天氣。
林海站在船頭,感受著略帶鹹腥的海風,心中既期待又有些許緊張。
這次移植關係到合作社未來重要的收入來源,不容有失。
到達目標海域後,林海首先放下水下無人機進行偵察。
傳回的畫麵顯示,海底環境與前幾天勘察時基本一致,水質清澈,能見度良好。
“開始吧。”
林海對已經穿戴好潛水裝備的阿水伯和老根叔說道。
兩人點點頭,依次潛入水中。
他們的任務是在海底安裝固定架,為接下來的藻苗移植做好準備。
林海則在船上通過無人機傳回的實時畫麵監控著水下情況。
移植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一株株精心培育的紫藻苗被小心地固定在特製的基座上,然後由潛水員帶到水下,安置在提前準備好的固定架上。
秦雨在船上通過水下通訊係統指導著移植的細節,確保每一株藻苗都能以最佳狀態安置在新環境中。
“這一批的成活率應該能超過八成。”
秦雨看著剛剛傳回的水下畫麵,語氣中帶著信心,“底質條件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
就在這時,林海注意到遠處海平麵上出現了兩個熟悉的白點。
他拿起望遠鏡,確認那是之前一直在附近活動的兩艘專業釣魚艇。
今天它們似乎停得更遠了,但望遠鏡反射的閃光表明對方仍在觀察著這邊的一舉一動。
“看來我們的‘老朋友’還在關注著我們。”
林海將望遠鏡遞給秦雨。
秦雨看了一眼,眉頭微蹙:“他們會不會趁我們離開後過來搞破壞?”
“有可能。”林海沉思片刻,“所以我準備留個‘驚喜’給他們。”
他走進船艙,從裝備箱中取出幾個拳頭大小的球形設備。
這是他用氣運值兌換的【水下監控浮標】,能夠持續監測指定區域的水下動靜,並將數據實時傳回他的接收器。
“這是...”秦雨好奇地看著這些造型奇特的設備。
“一點防護措施。”
林海沒有詳細解釋設備的來源,隻是簡單說明了功能,“如果有人在移植區附近進行水下活動,我們就能第一時間知道。”
趁著移植工作的間隙,林海親自下水,在移植區域外圍安裝了這些監控浮標。
安裝過程中,他意外發現移植區邊緣的礁石縫隙中,棲息著一小群顏色鮮豔的珊瑚魚。